國家/地區 |
捷克斯洛伐克 |
年份 | | | 1969 |
規格 | | | DCP |
顏色 | | | 黑白 |
片長 | | | 81 分 |
級數 | | | 12+ |
玩笑 Žert | The Joke
1998 PROJEKT100捷克斯洛伐克百大電影
1969 盧卡諾影展
1969 紐約影展
1969 聖塞巴斯汀影展OCIC獎
1969 盧卡諾影展
1969 紐約影展
1969 聖塞巴斯汀影展OCIC獎
米蘭昆德拉的書迷應該很難想像他在捷克斯洛伐克新浪潮也占有一席之地,他和導演伊里敘共同改編了自己的小說〈玩笑〉。故事主人翁在寄給心儀女同學的明信片上寫了幾行嘲弄當局的話,導致他被學校和黨開除,還被送去勞改。即使已經東山再起,他仍想報復當年帶頭毀了他的同學,並決定引誘對方的妻子,結果卻淪為一場鬧劇。這個有力的故事透過精采的倒敘,回顧欲加之罪的荒誕。本片在捷克斯洛伐克進入「正常化時期」後被視為燙手山芋,卻在盧卡諾、紐約等影展大受歡迎,甚至贏得聖塞巴斯汀影展OCIC獎。
「根據昆德拉小說改編的大師之作,一個怪誕又邪惡的復仇故事。小小的玩笑,讓一個人的生活被1950年代殘酷的社會政治環境給毀滅。在這裡,『玩笑』適用於無數個角色和處境。」────卡羅維瓦利影展
耶若米伊里敘 Jaromil JIREŠ
![]() |
耶若米伊里敘生於1935年,在FAMU學習電影攝影和導演,他的處女作《強迫中獎》(1964)入選坎城競賽,而成為捷克斯洛伐克新浪潮首批揚名海外的導演,改編米蘭昆德拉小說的《笑話》(1969)也被視為代表作品,《瓦萊莉和她的奇蹟一週》(1970)則以超現實與性啟蒙聞名。七〇年代後他留在國內,雖然持續拍片,但只能和敏感題材絕緣,以及為電視台拍攝歌劇和芭蕾的紀錄片。 |
07.22 〈五〉 17:10 | 台北獅子林新光 1廳 | |
07.31 〈日〉 11:00 | 台北獅子林新光 1廳 | |
08.07 〈日〉 15:50 | 台中中港新光 6廳 | |
08.11 〈四〉 19:30 | 台北獅子林新光 1廳 |
※ | 所有影廳皆有無障礙設施 | |
※ | 所有影片皆為原文發音,中英文字幕 | |
※ | 影片級數、場次及活動異動訊息請以網站及現場公佈為準 | |
【符號說明】 | ||
★ | 影人出席,場次為刊物付印前之最終確認,出刊後仍可能受全球疫情變化而有所調整,異動場次請以網站及現場公佈為準 | |
▲ | 影片非英語發音且無英文字幕 | |
⊚ | 非售票之活動場次 | |
普遍級:一般觀眾皆可觀賞 | ||
保護級:未滿六歲不得觀賞,六歲以上未滿十二歲須由成人陪伴輔導觀賞 | ||
輔12級:未滿十二歲不得觀賞 | ||
輔15級:未滿十五歲不得觀賞 | ||
限制級:未滿十八歲不得觀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