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金馬奇幻影展│金魚、鬥魚與成為殭屍的年輕人們:《爸媽死了,我卻不想哭》導演長久允
|
2019-04-17 |
文 / 謝璇
沙龍攝影 / 陳又維
時間:2019年4月16日
曾以轟動短片《金魚亂倒少女日記》(And So We Put Goldfish in the Pool, 2017)成為史上第一位獲得日舞影展短片評審團大獎的日本導演長久允,隨首部長片《爸媽死了,我卻不想哭》(We Are Little Zombies, 2019)到訪金馬奇幻影展。與作品的視覺風格同樣搶眼的長久允,以極具個人特色的「雙辮」造型現身。長久允總對電影、電玩中的配角傾心,認為自己也比較接近配角的存在,加上一直非常喜歡女性流行趨勢,特別為自己打造了在正式場合登場時的「雙辮」造型。「有點怪,卻很討喜」,或許亦是他的作品顯露出的氣息。
曾為廣告上班族十三年的長久允長年懷抱著電影夢。拍攝眾多大賣場店內廣告的經驗,讓他更能掌握亮點,懂得如何在瞬間抓住客人/觀眾的目光,將平凡無奇的商品宣傳添上魔法,正如電影作品中強烈的視覺設計以及事件,讓觀眾目眩神迷、無法自拔。拍攝廣告於他而言,更類似「影像翻譯」的角色,任務是將他人的想法表達出來。身為他人的影像譯者的十三年間,表達自己所思所想的慾望越發強烈,便完成了短片《金魚亂倒少女日記》。
便利超商孕育劇本 電玩解鎖大銀幕
距今兩年前,《金魚亂倒少女日記》問世不久後,長久允的第二個孩子出世,《爸媽死了,我卻不想哭》的故事發想也碰巧誕生。肩負奶爸任務同時又無法抵擋創作慾望的長久允,住家附近的便利超商成為另類的絕佳創作地點。利用每天僅僅半小時的自由時間專心撰寫劇本。劇本完成之後,長久允首先開始構思聲音設計。拍攝廣告的經驗也告訴他,要讓觀眾理解內容並且投入感情,有時候聲音的傳遞效力比影像畫面發揮的更加快速有力。在便利商店振振有詞的唸出台詞、感受聲音,意外阻隔出旁人無法隨意靠近的異世界。
兒時常常獨處只有電玩相伴,曾坐擁數百套遊戲與各式電動機台的長久允,直到中學才割捨電玩。《爸媽死了,我卻不想哭》模擬RPG遊戲的推進模式,彷彿讓觀眾直接扮演成片中四個父母雙亡的青少年,踏上旅程解鎖關卡。在撰寫劇本時,便決定以打怪破關的形式推動故事發展。電玩本身具有的冒險、突破困難的節奏特性,對長久允而言,就是十足「電影」的,兩者更是完美的結合。
當金魚成為鬥魚 以年輕的眼睛看深沈的社會
《金魚亂倒少女日記》與《爸媽死了,我卻不想哭》皆以年輕一代為主角,仍然保有赤子之心,長久允選擇與自我形象較接近的下一代為主題,同時抱持著使命感,透過作品,療癒受生活條件所苦的孩子們。無論是短片中的金魚,或是長片中的鬥魚,都是受困於命運的生命。不斷衝撞透明的魚缸,按耐不住逃跑的慾望,自由卻不一定能確保生存;正如受限於家庭、校園管控的青年們。然而,相對於金魚的不慍不火,鬥魚更註定孤獨,更加貼近《爸媽死了,我卻不想哭》的四位主角——具有打鬥的天性,卻又獨自面對大片的孤單。縱使面臨頓失父母的慘況,四人以冷血殭屍為抵擋巨變的方式,主角們仍以孩子獨特的方式面對困難,破關縱使不一定是解決,卻能抱持戰鬥到結局的勇氣與希望,甚至以幽默感提味,更是長久允希望帶給下一代的鼓舞。
除了性格上貼近年輕人,《爸媽死了,我卻不想哭》的主角阿光更幾乎是導演成長經驗的投射。從小在高樓大廈中長大,最好的朋友是電玩,在學校可能也曾經受到欺負,爸媽忙於工作常不在身邊,催生阿光這個角色。其他三位夥伴,亦涵蓋導演的觀點,傾訴而出。
各界高手跨領域擔綱主角 人才清單造就堅強幕後陣容
不僅角色靈魂源自自身經驗與觀點,劇本完成後,長久允親筆繪製漫畫,描繪出腦中的角色形象。以此為出發點,歷經四個月的時間,在試鏡中選擇曾演出《我的意外爸爸》(是枝裕和,2013)的童星二宮慶多擔任主角;也發現了與想像中的阿石一樣開朗、外型豐潤的水野哲治。飾演裕貴的奧村門土為日本知名天才畫家,首次參與電影演出,則是因為長久允與奧村父親為親友關係順勢跨界挖掘。最難找的女性角色最終說服模特兒中島セナ擔任,則是藉由《金魚亂倒少女日記》的主角小茜引介,才組成「小殭屍樂團」的華麗陣容。
首部長片的年輕演員各有來頭,更不乏資深演員助攻。同樣,在寫劇本時就建立了孩子們父母的形象,長久允根據這些形象直接邀請理想的演員,不惜親筆寫信詳述角色細節、重要性,順利邀請到佐佐木藏之介、菊地凜子、永瀨正敏、池松壯亮等人客串。
「我認為電影不是光靠一個人就能完成的,需要找不同的人合作」。作為長年的藝術愛好者,長久允也累積了不少各界優秀創作者的清單。包括為本片設計8位元(8bit)視覺的Takakura Kazuki,正式日本知名的畫素藝術家(Pixel Artist)。擔綱「小殭屍樂團」曲目創作的亦是導演與喜歡的實驗樂團LOVE SPREAD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