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金馬影展 │ 一場買屋記,省視當代婦女在家中的一席之地——《一家之主》導演王希捷訪
2020-11-14

文/周天立

編輯/謝佳錦

時間:2020年11月14日

映後QA側拍/張國耀

 

一家之主 (1).jpg  一家之主 (2).jpg

 

在傳統華人女性三從四德的框架之下,家庭婦女常是成功男人背後的無名英雄,卻往往忽略了自身所欲與理想。曾以父親回憶作為短片《划船》拍攝靈感的新導演王希捷,首部劇情長片《一家之主》以周遭女性作為研究對象,進行長達一年的田野調查,並邀來鮑起靜、寇世勳、柯佳嬿等知名演員湊成一家子,以一則買房故事重新省視婦女在家中應得的身份地位。

 

《一家之主》原名《買屋記》,曾獲釜山影展MONEFF創投大獎。在劇本創作階段,本以實體的房子探討個人的歸屬感,然而隨著拍攝推展,導演將重心逐步轉移至家庭婦女的自我覺醒,而非藉由他人或是物質肯定,因此調整片名。提起當初創作本片的起源,其實來自導演希冀拍攝父母能有共鳴而走進戲院的題材,她察覺家庭婦女缺乏自己的空間,更在一次詢問母親對她來說什麼是家時,得到意外答案:「如果能有一個地方,歸納擺設都照她的理想來做,那就是家」。促使她以空間為引子,反思家庭婦女長久以來被壓抑的自我意識,繼而完成一部為女性發聲的作品。

 

電影中不時穿插的夢境回憶,模糊了現實與幻想的距離,也讓觀眾在觀看之後急於尋求解答。導演認為現實、夢境、回憶、想像時常互通,若無法認清自己在現實中的定位容易造成混淆。女主角葉蘭心如夾心餅乾,家庭角色身兼多職,因來自各方的壓力造成消耗,導演以介於虛實之間的手法強調她的精神耗損,對於其真實性反倒是留下令人充滿想像空間的伏筆。本片也有許多橋段以各種噪音取代節奏強烈的配樂,一場郵差送貨類似一鏡到底的戲碼,藉由不停的鈴聲讓觀眾對於女主角壓力臨界的心理狀態感同身受。導演表示雖然視覺是主要資訊來源,但聲音更是真正影響情緒的主要關鍵,藉由取材生活日常,讓人理解家庭婦女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舉放之間,都可能面臨崩潰邊緣。

 

關於葉蘭心的角色設定,導演希望主人翁在堅毅容忍的性格之餘,能賦予不同於台灣婦女普遍「苦命悲情」的嶄新面貌。然而或許是飾演過傳統婦女的演員影視形象過於一致,因此在選角時令人猶豫不決,直到看見香港影后鮑起靜於《殭屍》和《天水圍的日與夜》的表演後,其開朗又幹練的特質,讓導演眼睛為之一亮,甚至親自飛到香港登門拜訪,一見面更肯定鮑姐是詮釋葉蘭心的不二人選,才讓角色活靈活現地出現在觀眾眼前。

 

劇場編導出身的王希捷,在片中也以傳遞玫瑰此形象化的方式,表達了母女之間的情感傳承。電影預計在明年正式上映,說到對於本片的期許,導演渴望能以電影讓上一代女性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麼,重新掌握生命的主導權,而非總是活在他人的期待當中。

 

《一家之主》映後QA  《一家之主》映後QA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