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金馬影展|卸下身份之後,我們是誰?——《那個男人》導演石川慶訪問
2022-11-12

卸下身份之後,我們是誰?——《那個男人》導演石川慶訪問

 

文/蔡曉松

編輯/謝佳錦

攝影/林軒朗

 

改編作家平野啟一郎同名小說,日本演技巨星妻夫木聰、安藤櫻、窪田正孝主演,日本導演石川慶帶著最新作品《那個男人》於台北金馬影展與觀眾見面。一名神祕的男人隻身來到林業鄉鎮,與獨力扶養兒子的單親媽媽相識相戀,此時,一場意外卻讓祕密見光:男人的姓名、身份與過去皆為變造。他究竟是誰?建立在謊言底下的幸福與愛,又是否仍然可能真切?

 

探究「身份」命題,石川慶在本片帶來對當代日本社會的洞察。石川慶自承欽慕平野啟一郎作品已久,也在當中看見來自相同世代的相似關注,「我們這個世代的人,從小開始,就會被強加上許多對身份的認定。其實,每個人都有獨特的特性,而不是那些被別人賦予的身份。」如果能卸下社會的重擔,或許就能找到真正的自己,抱持這個想法,石川慶展開對電影的創作。

 

《那個男人》導演|石川慶  《那個男人》導演|石川慶

 

曾主演電影《愚行錄》(2016)與劇集《Innocent Days》(2018)的日本巨星妻夫木聰,在本片第三次與石川慶導演合作,飾演律師城戶,奔走調查神秘男人的身份,也擔任為故事穿針引線的任務。石川慶表示,在相似的角色定位上,為了與《愚行錄》的主角做出差異,妻夫木聰設計出特別的臉部表情,用無法預測真意的笑容應對他人,卻會在與劇中兒子相處時露出柔軟的神情,「呼應電影探討的身份主題,律師城戶在電影中存在多樣的性格面向,妻夫木聰也成功地把這些不同的面向,都融入這個角色當中。」

 

在影像調性上,《那個男人》也呈現出與石川慶過往作品有別的視覺氛圍。石川慶提及,自己在過往的三部劇情長片《愚行錄》、《蜜蜂與遠雷》(2019)與《Arc》(2021)當中,皆與波蘭攝影師Piotr Niemyjski合作,本片則是首次跟曾經拍攝《小偷家族》(2018)的日本攝影師近藤龍人合作。針對作品視覺的想像,石川慶聯想到帶有懸疑氛圍、具娛樂效果,卻同時帶有社會性的日本電影《砂之器》(1974),也據此與攝影師討論,測試出以此氛圍為基準的影像風格。

 

在電影當中,另有一處空間設計,是律師城戶與犯罪者小見浦會面時,每次都會穿越一條長長的隧道,再進入一個高度戒備的監獄會客室,會客室當中,也出現呼應角色心境的超現實變化。石川慶表示,城戶在調查他人「身份」的過程當中,慢慢地隨著電影故事,也轉變成對自己的探索。透過這個空間,石川慶希望表現出城戶正在經歷轉化的效果,他也想透過這個空間來傳達,小見浦是否代表城戶內心的另外一面?又甚至,小見浦真的存在嗎?在這個監獄會客室,石川慶帶觀眾直視主角內心,也表現出角色互動的危險張力。

 

《那個男人》導演|石川慶  《那個男人》導演|石川慶

 

在配樂方面,石川慶也提到本次與台灣獨立音樂團體「Cicada」合作的經驗。《那個男人》的製作期程遭遇疫情侵擾,許多作業程序改為線上進行,也讓石川慶萌生進行國際合作的發想,他很快地被「Cicada」的音樂所吸引,「他們的音樂很清澈,像是在森林中的水滴,卻又有深層與黑暗的另一面。」石川慶提及,這個氛圍與本片調性不謀而合,於是便促成這次合作。

 

除此之外,雖然至今為止的四部劇情長片都是改編自文學作品,石川慶也直言,這多少與日本電影的製作環境有關,電影市場更容易接納改編劇本。但是,石川慶同時沒有放棄原創劇本的創作,目前已經有數個企劃正在著手進行,希望之後很快有機會能夠付諸實現,再與觀眾見面。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