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金馬經典影展|《雙面薇若妮卡》與「三色」系列:天鵝輓歌
2023-06-09

文/聞天祥

 雙面薇若妮卡1.jpg

 

不可諱言,奇士勞斯基的創作生涯雖然可以上推至六○年代末期,只論劇情長片也早在八○年代即卓然成家。但1991至1994年,他創作生涯最末出現的《雙面薇若妮卡》以及《藍色情挑》《白色情迷》《紅色情深》,是他贏得大部分影迷愛戴的主要原因。

 

1989年,波蘭團結工聯在二戰結束後首次「部分」自由的議會選舉中獲得勝利。1990年,團結工聯領袖華勒沙進一步在總統大選獲勝,引發了後來歐洲共產政權骨牌式的崩潰,也是奇士勞斯基跨出波蘭的關鍵時刻。

 

很多大師離開創作根源便水土不服,外語片拍來常隔靴搔癢。奇士勞斯基何以跳脫?他在波蘭後期作品已顯露對影像細節的準確掌握,往往在視覺上提供不落言詮的豐富意義,還有編劇搭擋皮西維茲的道德思辨與配樂普瑞斯納的畫龍點睛,令他邁出波蘭的作品除了有更高規格的製作條件,還有種「無字天書」的想像(感受)空間。1991年《雙面薇若妮卡》推出便獲得滿堂彩,還把名不見經傳的伊蓮雅各送上坎城影后寶座,她在片中飾演的兩生花,一在波蘭舞台為藝術死而後已,一在法國改弦易轍宛如續命。有時胡思亂想,這會不會是奇士勞斯基對自己生涯的檢視?而薇若妮卡的心臟宿疾是預知死亡紀事?

 

藍色情挑.jpg 白色情迷.jpg 紅色情深1.jpg

 

緊接著的「三色」系列無疑是更大的挑戰。三片恰好「預約」威尼斯、柏林、坎城三大影展,完成時間沒有遲疑可能。而自由、平等、博愛,要如何處理得不落俗套?他幾乎重演《十誡》的奇蹟,賦予僵硬信條充滿人性的觀點,讓《藍色情挑》的攝影機運動化作人與音符的連結,既帶出死而後生的脫胎換骨,也擁抱新歐洲的來臨。《白色情迷》如同探戈的男女較勁,則在經歷異鄉與祖國的試煉後,重燃愛火。《紅色情深》用波麗露帶出的重複與變化,緩慢到激烈,既是片中人物命運的寫照,也像奇士勞斯基對創作的總結。影片尾聲倏忽發生船難,奇士勞斯基讓「三色」主角們接續出現在救難船上,他無法告訴你其餘還有誰,因為他不是上帝。但作為編導,他決定讓自己創造的人物生存下去。

 

我記得奇士勞斯基是在《白色情迷》的柏林影展首映記者會上,宣布退休消息的,所以眾所皆知《紅色情深》會是封卷之作。但他依然和皮西維茲構思以但丁〈神曲〉為靈感的「天堂、地獄、煉獄三部曲」。他在1996年因心臟病突發過世,三部片在進入廿一世紀後分別由德國導演湯姆提克威、波士尼亞導演丹尼斯塔諾維奇和波蘭導演史坦尼斯拉夫穆夏完成。最後一部是否「正宗」還有爭議,但奇士勞斯基的盛名確實對所有後輩都造成可怖陰影,任何繼承或相仿,只讓影迷更懷念他的無可取代。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