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3金馬影展 選片指南文字版
|
2023-10-27 |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一年一度金馬影展選片指南,策展團隊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近 200 部影片。
讓我們每年齊聚金馬影展,成為電影知音。
講者:聞天祥|台北金馬影展 執行長
陳曉珮|台北金馬影展 影展部總監
楊晴絮|台北金馬影展 影展部副總監
文字整理:樓俊廷
【開閉幕片】主講者:聞天祥
《五月雪》Snow in Midsummer
如果說張吉安獲得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的《南巫》是侯孝賢去拍《粽邪》;那他的新作有無可能成為馬來西亞的《悲情城市》呢?依然被某些人視為禁忌的「513事件」是它的背景,種族、性別的隔閡,在寫實與魔幻交錯下,成為一首沉緩厚重的安魂曲。作為一個距離這段歷史頗遙遠的我,看到最後也相當感動。
《車頂上的玄天上帝》Be with Me
從九〇年代後期起與侯導合作無間的黃文英初執導演筒,讓林依晨周旋在記憶與現實、以及不同的男性間。周渝民分飾兩角,讓戲裡面的情慾投射變得更曖昧複雜,阮經天則卸下殺氣演多金帥哥。藉由回望男性為主調的家族史,也試圖找到女性自己的地位。
《愛情城事》Tales of Taipei
就是台北物語(Tales of Taipei)啊!由神秘人物串起這座城市不同角落的故事,酸甜苦辣,每個觀眾可能會各有所好。眾星雲集,除了專刊已公布的陣容,還有其他令人驚喜的卡司和演出喔!
【金馬獎入圍影片】主講者:聞天祥
《五月雪》Snow in Midsummer
觀音壇,清真寺;野台戲,電影院;廣東大戲,馬來歌謠;竇娥與阿英。但這些不一定非得是對立的符號而已。如果影展搶不到,它很快就上映了。
《菠蘿,鳳梨》Carp Leaping Over Dragon's Gate
這裡的菠蘿,那裡叫鳳梨。為了讓女兒從競爭激烈的山東改到海南參加高考,做母親的不惜鋌而走險。以黑白影像呈現高考移民。曾經演出婁燁《頤和園》的胡伶演活了這個苦心卻又極端的母親。
《石門》Stonewalling
這是黃驥和大塚龍治這對夫妻檔導演以及女主角姚紅貴合作三部曲最終章。不過即使你沒看過前兩部,也能投入。一個意外懷孕的學生,沒想到她肚子裡的孩子,可以解決媽媽的難題。扭曲中見真情,導演爸媽都加入演出,疫情也改變了電影的走向。
《這個女人》 This Woman
奇片一部。表面上是一個自稱平凡,但她的各種親密關係卻足以撞擊保守價值、甚至家庭概念的女性紀事。大部分的時候你會以為是在看紀錄片,最後卻如墜五里霧中,彷彿被導演和女主角擺了一道。它可以激怒你,也可能讓你覺得妙不可言。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Marry My Dead Body
不要小看類型電影。它結合瘋狂喜劇的性別論戰和家庭通俗劇的煽情催淚,還能把傳統但離奇的冥婚習俗與同婚合法的現實社會成功結合,就是一件不容易,而且大概只有台灣才拍得出來的內容。其實能做得到鳳毛麟角。
《富都青年》Abang Adik
寫實的基調,戲劇性的轉折,表現沒有公民身分的人如何在社會生存的艱辛。《分貝人生》監製王禮霖轉任導演就入圍也太勵志。吳慷仁展示了龐大的表演企圖心也確實入木三分,《分貝人生》的陳澤耀也有更上一層樓的成績,入圍新演員的鄧金煌也有渾然天成的演出。
《年少日記》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
本屆的大黑馬。剛開始是被入圍男配角的天才童星黃梓樂給吸引,他演活了一個學業成績低落的孩子的痛苦,但之後的峰迴路轉,令人拍案叫絕卻又更加難過。真的是一部誠懇的電影。
《老狐狸》OLD FOX
我做了一個不太科學的調查,發現愈是中年愈是男性的人會愈喜歡這部片。也許是經歷過那個年代,也許是能理解角色,反正我個人很愛啦!我就大叔咩!私心以為這是蕭雅全至今最佳作品。它讓我聯想到勞勃狄尼洛自導自演的《四海情深》裡,小孩對平凡父親和黑幫老大的認同衝突,卻又台味十足。
《小曉》Trouble Girl
看似格局小小,卻又驚奇連連。《美國女孩》的妹妹林品彤展現了超強演技,飾演母親的陳意涵把那股不假掩飾的心力交瘁都表現出來了,貴族學校的雙語老師劉俊謙看似平和沉穩,卻是讓每個人心湖都激起漣漪的男人。這個三角關係真的很可怕。
《疫起》Eye of the Storm
從金馬奇幻影展開幕片到台北電影節獲獎作,如果還需要我再介紹的話,請你回去面壁思過哈哈!真心希望在座各位都已看過這部片,沒看過的請把握大銀幕和QA。
《填詞撚》The Lyricist Wannabe
我好好奇這裡面有多少導演黃綺琳的寫照?大部分影迷因為《金都》認識她,殊不知她也是一位填詞家。這當中的青春往事、創作煎熬、甚至港台之間的場域更換,都讓我十分好奇。女主角鍾雪瑩頗有大將之風。
《請問,還有哪裡需要加強》Miss Shampoo
黑道大哥與洗頭小妹的愛情故事。簡直是為春風量身打造,也讓他順利入圍,但宋芸樺化被動為主動的性愛態度,反而讓我有點意外驚喜。另外要小小誇讚上屆新演員得主胡智強,雖然他只演了一兩場,擔任春風的青少年時期,卻提供這個角色之所以具如此的魅力基礎。
《本日公休》Day Off
這是個歌頌老牌人情的溫暖之作。金馬影后陸小芬風光復出,尤其難得呈現了她在聲音上的表演(以往都是配音)。看似叛逆的女兒方志友和無緣的女婿傅孟柏,各有天地,更傳遞出編導傅天余對人情的寬容與祝福。
《愛是一把槍》 Love Is a Gun
我認為這會是一部反應兩極的作品。它有非常多需要聯想的空隙,你也可以説它語焉不詳。但無論是鏡頭的擺法(我很喜歡朱映蓉的攝影)或極具巧思的場面調度,都讓我好奇作為導演的李鴻其還會端出什麼東西。今年有不少怪咖新銳,後面還會介紹到。
《少男少女》A Boy and A Girl
慶幸導演沒把片名叫做「問題少年」,顯然他們的脫軌行為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成人的剝削和壓迫,片中少男少女質樸的表演因此顯得相對純真,尤其小男主角胡語恆的可塑性極強,在影片後半段的爆發力頗為驚人。
《女鬼橋2:怨鬼樓》The Bridge Curse: Ritual
作為系列電影,《女鬼橋2:怨鬼樓》其實是可取的。在攫取校園鬼話的基礎上(它很明顯指的是文化大學)繼續發展,無論是銜接上集的部分角色,或是另闢蹊徑找到新的切入方式,甚至技術面上,都有進步。
《周處除三害》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
這是港台電影美學水乳交融的正面範例。光是開場不久的警匪追逐就值回票價,精彩到根本是在懲罰遲到的觀眾。阮經天天人交戰的爆裂式演技,讓後來的內心戲相較於動作戲也不遑多讓。這部電影厲害的不是概念,而是滿檔的執行力。
《(真)新的一天》Fish Memories
這可能是陳宏一導演至今最通俗易懂的電影,一個事業有成的中年男性面對青春蠱惑而一股腦投入的奇遇。說穿了就是大叔的遐想成真。當然,這些秀色可餐卻又摸不著底細的鮮肉和辣妹,確實讓觀眾心癢癢的,尤其是王碩瀚,簡直是枚炸開道德綱常的手榴彈。
《但願人長久》Fly Me to the Moon
從中國大陸到香港,透過三段時空,呈現女主角自我認同的變化。三組演員分別呈現主角的童年、青少年與成人,導演祝紫嫣甚至粉墨登場演出成年時期的女主角,巫建和還成了砲友。吳慷仁一個人貫穿三個階段,演技幅度著實驚人。
《白日之下》In Broad Daylight
香港版的《驚爆焦點》,追記一個媒體自由的時代,八卦小道固然氾濫,但揭發社會不公不義也不手軟。入圍影后的余香凝勇闖收容中心,得到裝瘋賣傻的姜大衛所助,揭發院長林保怡的黑暗行徑,梁雍婷則是受害者之一。誰説白日之下無暗角?這就是一場鏗鏘有力的證明。
《青春並不溫柔》Who'll Stop the Rain
回到1990年代的學運,既是抗爭系上的教學黑幕,也替自己朦朧的情慾抽絲剝繭。各種叛逆都是摸索,也都需要勇氣,這是一場回顧,也是一個祝福。入圍新演員的葉曉霏已先在北影拿獎。
《大山來了》The Mountain Is Coming
大山是誰啊!它牽動了全片的發展,卻從未出現。像「果陀」嗎?但電影風格令我聯想到的卻是耿軍(《錘子鐮刀都休息》、《輕鬆+愉快》)的野性和幽默,樸素的演員們,在孫杰峰迴路轉的劇本中,呈現出諷刺的眾生相。看似粗樸,實則銳利。
《詩》Elegies
許鞍華的言志之作,攝影機跟著她走訪詩人,看似在替文學作傳,實則是個人抒懷,意在言外,自認不懂詩的我,也好生感動。在片中佔有最多篇幅的兩位詩人黃燦然與廖偉棠,也會連同出席映後講堂,精彩可期。
《何處》Where
李康生依然穿著大紅袈裟在快速穿梭的城市裡緩慢行走,但不同的不只是地點改了,還多了亞儂。《日子》之後的蔡明亮,生活裡有什麼改變?一切不明說,卻盡在不言中。它的慢很考驗觀眾,但別無分號,願者上鉤。
《撼山河 撼向世界》Free Beats: The Musical Journey of CHEN Ming Chang
毫無欣賞難度,看得酣暢,聽得淋漓。導演林正盛與音樂人陳明章互為鄰居,氣味相投,奠定了本片堅實的基礎。被攝者的魅力與成就,自不在話下;拍攝者酒酣耳熱的穿針引線,也是功力。
《診所》The Clinic
趙德胤在緬甸記錄了一間診所的日常,醫生夫妻不僅要解人的身體之苦,還有更多心理罣礙。在醫藥之外,也透過藝術治療和表達。更妙的是先生拍起電影,參加影展。他們也會來金馬喔!這不是什麼勵志故事,相反的,裡面的身心煎熬會不會也是國家的隱喻?
《青春(春) 》YOUTH (Spring)
王兵入圍坎城競賽的新作,片長三個半小時。攝影機近乎隱形地穿梭在童裝工人的車衣間和宿舍,在擁擠的環境裡,不帶批判地接受當中的情愛、衝突、以及錙銖必較。當你突然發現某個人物再出現已經有些圓潤,曾經的工人變成老闆,這才驚覺什麼叫光陰似箭。然後未完待續。
《八戒》PIGSY
西遊記成了截然不同的故事,唐三藏變成設計程式的理工男,取經任務變成前往新世界資格的運算,原本應該要渡人的,反而成了階級幫凶,多了《大都會》式的思索。許光漢幫豬八戒配音,難以想像。
《裊裊》Al Niente
看似尋常的家庭通俗劇,講長照的艱難,親子的障礙,手足的衝突,最後卻有個漂亮的神來之筆。金馬得主羅家英、以《白日之下》入圍女配角的梁雍婷貢獻了精彩的演出。
《直到我看見彼岸》Before the Box Gets Emptied
兩個男孩分離前的時光,透過正牌與盜版的戰鬥陀螺,區分離去的和留下的,某種莫名的感傷和奇妙的情愫,處理地十分細膩。
《公鹿》The Stag
有點掉漆的父親,被強鋸掉鹿角的公鹿,是敵手卻也同病相連。目睹的兒子如何看待父親,又是一道習題。戲劇性被藏在生活之中,看似簡單其實不易。
《回收場的夏天》Reclaim My Summer
想美想戀愛的少女,卻是經營回收場的母親最重要的助手。讓青春叛逆多了破銅爛鐵的味道。很酷的女主角,讓人聯想到李宜珊的《亮亮與噴子》。
《橋頂少年》Boys on the Bridge
《風櫃來的人》撞到《站在我這邊》,男孩們的友誼和即將面臨的分道揚鑣,父兄的死亡與失能,被融合成男性的成長詩篇。
《另一面鏡子裡的夢中之夢》Of Dreams in the Dream of Another Mirror
旅法中國導演朱云逸嘗試以影像傳達視障者的世界。聽起來有點矛盾,卻也因此顯得新奇,甚至帶了實驗的趣味。
《鯨之聲》Hearing from the Dolphin
穩扎穩打的近身記錄,是時間與專業磨出來的作品,無法取巧,也是一部正在往長片邁進、將會面對更嚴格考驗的紀錄片。
《乙方及其後》Eviction and Beyond
私紀錄時常碰觸身分認同或舊時創傷,劉人鳳卻跟我們分享沒有房子、家不成家的不安感。小題大作要如何讓人感同身受?這點很成功。
《備忘錄》The Memo
被清零政策強制禁足的上海,透過網路、手機各種素材,拼貼出被和諧掉的社會真相。別具巧思又怵目驚心,取材簡單卻不同凡響。
《吹夢無蹤》Girl of Wind
有時候太勵志會讓某些人以為說教,但被攝者實在太精彩,拍攝者也跟著豁進去,她們用時間和紀錄證明了自己的叛逆和勇氣,讓你很難不動容。
《白雲蒼狗》Ever-Changing Clouds, Like My Ever-Changing Life
導演陳鏘一點都不陳腔濫調,但真的很「鏘」。畫風簡單,卻又獨樹一格。尤其是他充滿狂想的世界觀,往往對真實做出奇妙的諷喻。
《鷺鷥河》The Egret River
這是今年征戰台灣各種獎項的常勝軍,透過男人與鷺鷥,講城市棲息之難,畫風優美,敘事流暢,情感也堪稱細膩。
《夏夢迴》Monsoon Blue
被水族館困住的女孩,被塑膠袋困住的金魚,雙重視角組成的獨特敘事,變成屬於香港的寓言。
《幽暗小徑的鬼》Ghost of the Dark Path
金馬得主王登鈺以嶄新的畫風、詭異的氣氛,把臥底刑偵愛上地下組織女成員的禁忌故事,變成一趟血腥的旅程。
《纏》Braided
用線條代表髮絲,把母女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成功地視覺化。幽微細膩,又愛又痛。
【華語首映】主講者:聞天祥
《莎莉》Salli
劉品言養雞,林柏宏賣雞,這家養雞戶顏值也太高。言歸正傳,這是大齡女子網路交友走火入魔、追愛到巴黎的故事,純愛與純做愛,可以並行不悖。
《燃冬》The Breaking Ice
當陳哲藝拋下我們對他的舊有印象,你就跟他一塊去冒險吧!三個男女在寒冷的邊境相遇,各懷心事也彼此取暖,然而破冰之後,要面對的還是自己。沒有縝密的社會分析,也不是蕩氣迴腸的愛情故事。如果為了周冬雨、劉昊然來看,結果很可能反被屈楚簫圈粉。
《明天比昨天長久》Tomorrow Is a Long Time
今年蹦出了好多「怪怪」的新導演,大膽地嘗試各種可能性,也不怕挑戰觀眾。曾是金馬電影學院學員的新加坡導演姚志衞在這部電影,讓父親從台灣到新加坡工作,在新加坡長大的兒子卻因入伍受訓而來到台灣,然而這些背景是他們展現心理困頓的場域,不時跨越真實與想像的長鏡頭則讓人如置夢中。
《好久不見》Dreaming & Dying
《好久不見》更離奇,三位大叔阿姨表面上因同學會重聚,但全片只見三人不斷變換關係,甚至化身人魚,讓人腦洞大開。那股瀰漫在東南亞樹林湖泊的魔幻氣息,某些時刻讓人聯想到阿比查邦。在盧卡諾影展大放異彩,喜歡的會非常喜歡,反之亦然。
《來世還作人》I Want to Be a Plastic Chair
來世不作人,難道要作塑膠椅嗎?真的,不信你去看它的英文片名。金馬獎最佳音樂得主黃衍仁這回擔任男主角,手槍打一半就被妹妹男友打斷,腥羶色不止於此,這個家庭之變態詭異,一如其敘事虛虛實實,讓我們對澳門電影再度大開眼界。
《未來的衝擊-永恆的消逝》Future Shock – The End of Eternity
新媒體藝術家、金穗獎實驗電影常勝軍蘇匯宇,開創出一個「在過去想像的未來」的新視界,也是他的第一部長片。當然不好懂,卻別有樂趣。吳可熙再次拓展了她表演的幅度,而另一位主角 Popcorn 的雌雄同體,更創造出「未來」的演技。真想叫以上這幾個導演一起坐下來聊,說不定是彼此的 soulmate。
《不夠善良的我們:第1-2集》Imperfect Us: Ep. 1-2
成長過程中總會有個假想敵,他卻不知道自己被扣下板機。徐譽庭超會拍人與人的心機和錯過。先看林依晨顛覆嫻熟表象厭膩平凡,再看許瑋甯高冷之下身心俱疲,但她們明明一個有歐巴,一個有鮮肉啊!故事不像表面簡單,一開始便已曲折離奇。
《老家》Home Kong
這組短片形式技巧結束簡約,但寓意精彩。例如《老家》明明看的是台北場景,聽到的卻是香港粵語。是時空錯亂,還是記憶混淆?短小精幹的形式,卻層層疊疊了虛實,引人遐思。
《鳳叩勉無懞》Phone Call Man Woman
原來是 Phone Call Man Woman 啊!飲食男女的電愛網戀,誰是真誰是假,騙子與受害者,會不會只是一體兩面?
《緊急求助熱線》CALLS
在波蘭洛茲電影學院的台灣導演蔣明偉以類似奇士勞斯基早期紀錄片的形式,拍攝了緊急救助熱線中心的緊繃狀態。體制改變了,承受情緒壓力的好像也轉了個方向。
《和百合的一個下午》An Afternoon with Berti
如何用侯麥、洪尚秀式的愛情日常,去承載維吾爾人的飄零去留?表面清淡,內裡鬱結,會讓我想持續關注的新導演。
《人生一嚿雲》Life of Cloud
這組短片勝在奇想,峰迴路轉。《人生一嚿雲》不愧是香港電影美術學會傾力協助之作,有短片少見的科幻場景,以及《金都》男主角朱柏康飾演造雲師,為人生價值提供了一個卡普拉式的答案。
《馬語》The Horse
同樣奇幻,但沒有華麗搭景,光是讓馬出現在公寓裡和范曉萱對戲,就已是奇觀了。也正在發展成長片。
《女神》Goddess
一張撿到的身分證,牽起移工的暗戀情愁。既有同病相憐,也有情義相挺。王肇陽的演技和口條有騙到我。
《地獄催淚部》Cry Me Through Hell
這部片若拿來和《人生一嚿雲》對照會很有趣,投胎轉世的條件到底是什麼?彷彿也凸顯台港兩地電影走向的差異。它的卡司陣容相當華麗。
《火箭發射時》When a Rocket Sits on the Launch Pad
這組短片全數來自對岸。看到《火箭發射時》還以為是航太故事,結果是四川涼山籃球訓練營的少女物語,女主角炯炯有神的眼光令人印象深刻。曾入選柏林影展新世代單元。
《黃昏馬戲團》Circus at Dusk
萬瑪才旦監製的怪奇故事,馬戲團來到小鎮街頭表演,圍觀民眾要求扮成動物的演員們活春宮。人性惡質比獸性更殘忍的寓言。
《半米》Half-Meter
一起長大的哥兒們為了蓋房子起衝突,多年交情竟比不上半米距離。經濟利益讓人反目成仇時有所聞,變成電影更顯荒謬。
《入土為安》Rest in Peace
當政府規定只能火葬,想要入土為安的主角要如何得償所願。一部從語言、角色、風格都深受黃信堯影響的作品。
【大師饗宴】主講者:陳曉珮
《火上鍋》The Taste of Things
這部片真是太美味了,應該可以名列電影史上最佳美食電影的前幾名。前二十分鐘看茱麗葉畢諾許在廚房裡忙進忙出、處理食材準備餐點,那個場面調度實在太厲害。班諾馬吉梅和茱麗葉畢諾許這一對現實中的昔日情侶,在片中再續前緣,透過烹飪來展現彼此的愛意,用食物來比喻慾望更是令人拍案叫絕。陳英雄是當代最重要的越南裔導演,他的《青木瓜的滋味》和梁朝偉主演的《三輪車伕》都很經典,這次導演也會來台灣親自開講。提醒各位一定要吃飽了再來看,不然痛苦的就是你。
《罪美人》The Crime Is Mine
歐容的新作,在法國非常賣座,你就可以想見是一部通俗好看的電影,有點回歸他早期《八美圖》的懸疑驚悚路線,這次主角是兩個年輕女子,一個演員一個律師,但都落魄不得志,當女演員捲入一樁大製片的謀殺案,律師竟然想出奇招教女演員認罪,高喊人是她殺的,但是案情當然沒有這麼單純,人人各有盤算,牽扯出一連串峰迴路轉的案外案。伊莎貝雨蓓的粉絲不要錯過,她雖然不是主角,但是一出現就氣場超強大。娛樂性滿點的古典犯罪喜劇。
《烈愛灼星》Stars at Noon
《軍中禁戀》的法國女導演克萊兒德尼的新作,拿下去年坎城影展的評審團大獎。《從前,有個好萊塢》瑪格麗特庫利在片中飾演一個被困在尼加拉瓜的記者,護照被扣又用盡盤纏,只好用肉體換取金錢。她遇見神祕商人喬艾文,交易之後兩人竟然愛上對方。亡命鴛鴦逃亡的故事,但導演是克萊兒德尼,所以不會有緊張刺激的動作諜報場面,而是著重在兩人浪漫又危險的關係上面。以中美洲動盪不安的政治情勢為背景,俊男美女加上大量性愛場面,很另類的羅曼史,長期合作的另類搖滾樂團Tindersticks 再度貢獻了性感的配樂。
《親愛電影日記》A Brighter Tomorrow
義大利導演南尼莫瑞提的新作。身為一個資深導演,南尼莫瑞提對當今的社會情勢和電影發展有諸多意見,不吐不快,於是全部都放進這部電影裡,自編自導更自演。他飾演一個導演,製片老婆卻跑去幫年輕導演拍商業片,他很不爽就跑去現場下指導棋,很像是一個老番顛,還找來馬修亞瑪希跟他一起鬧一波。他招牌的碎碎念少不了,可能會覺得他很自戀又很中二,但實在是太好笑,把他擅長的幽默嘲諷在片中發揮地淋漓盡致,還挖苦了 Netflix,影迷看了應該會覺得很過癮很爽快。有一點《親愛日記》、有一點費里尼、有一點懷舊的感傷,對電影極度熱愛的人才會拍出這樣一部電影,也推薦給極度熱愛電影的影迷。
《荒漠斷背情》Strange Way of Life
就是這部片造成今年坎城影展線上票務系統大當機!阿莫多瓦拍屬於他自己的《斷背山》,找來伊森霍克和佩德羅帕斯卡主演,他們倆是一對舊時情未了,老來喜相逢的情人,是一部短片,我就不要透露太多。也因為是三十分鐘的短片,所以有 TITAN 廳均一甜甜價145元。
《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
超好看。看完馬上理解為何在威尼斯同時擄獲影評和評審的心,這兩種人是常常意見相左的,但是這部片卻神奇地讓他們達成共識。尤格藍西莫應該是當代最瘋狂最勇於突破的導演之一,可能也是最變態。艾瑪史東在片中的表演真的是太太太驚人了,限制級到不行,衛道人士看完直接崩潰。從攝影到場景到美術到演員都堪稱年度極品,又驚悚又感人,又好笑又荒唐,還非常女性主義。搶不到票也不會變成可憐的東西,因為片商明年二月會上映。
《獻給火山戀人的安魂曲》The Fire Within: Requiem for Katia and Maurice Krafft
去年金馬有一部大受好評的紀錄片《火山之戀》,在講一對火山學家夫妻的故事。這部片也是在講他們,但是導演是荷索,呈現的觀點完全不同,大師果然是大師,宏觀的角度和思考的層面馬上拉抬到宇宙級的層次。《火山之戀》像是初級班,讓你認識這對火山夫妻;荷索這部則是進階班,透過他們的紀錄影像純粹地凝視火山,更以他迷人的招牌旁白,試圖深入這對夫妻的內心,建構兩人的哲學和世界觀。非常美,還有特別安排一場TITAN的放映,不要錯過。
《安塞姆:廢墟詩篇》Anselm
溫德斯的3D紀錄片,拍德國的藝術家安塞姆基弗。我並沒有很喜歡看3D電影,戴3D眼鏡很不方便,有時候還是假3D,但是只有看溫德斯的電影才會讓我重新感受到這種媒材的必要性。我之前並不認識這位藝術家,他的作品多半是戶外的大型裝置,預告沒有剪進來,大家可以上網看劇照就知道有多壯觀多迷人,透過溫德斯的鏡頭彷彿身處作品的現場,沉浸其中,看完馬上就變成安塞姆的粉絲。
《火之女兒》The Daughters of Fire
葡萄牙大師佩德羅科斯塔的新作,再次以非洲維德角女性的苦難為題旨,本來是在美術館的裝置,改編成短片版本在今年的坎城影展首映,獲得影評盛讚。僅有九分鐘,會跟下一部《黑衣人》同場播放。
《黑衣人》Man in Black
王兵今年不只有入圍金馬獎的長篇巨作《青春(春)》,還有這部短小精幹的《黑衣人》。這部片的主角是中國知名的作曲家王西麟,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到迫害,身心都受到嚴重創傷。導演請王西麟來到巴黎的一間劇院內,以赤裸的身體直接表現出當年被迫害的意象,並且以鋼琴彈奏他的作品,試圖將當年的痛苦透過影像和聲音傳達出來,觀看的過程其實是蠻不舒服蠻沉重的,但是又非常震撼,也展現出王兵跟以往旁觀視角相當不同的創作手法。
《首》Kubi
鬼才大師北野武將日本戰國時代史事「本能寺之變」改編成小說,再拍成電影,不僅自編自導自演,還找來超帥大叔軍團加瀨亮、西島秀俊、淺野忠信、大森南朋助陣,他們雖然都頂著古裝髮型,但還是很帥!他們之間複雜糾葛的男男情慾也是一大看點,性愛場面非常露骨直接。北野武一貫的暴力美學沒有少,血漿很像不用錢,偶爾也會忍不住流露出他令人熟悉的搞笑樣貌,連我這種平常對日本歷史劇有點障礙的人都看得津津有味。但反正這部搶就對了,大師出席映後的那場應該就是秒殺。
《日安:我的母親》Mom, Is That You?!
山田洋次已經九十幾歲了,還是持續在拍片,這部是他執導的第九十部電影,這個數字真的太驚人了,而且他的作品依然維持非常優良的水準,把導演的人生歷練與智慧都濃縮在電影裡呈現出來,很感人也很溫暖,是一部不管是誰看了都會喜歡的電影吧。國寶級導演找來國寶級演員吉永小百合飾演溫柔的母親,大泉洋演一個婚姻失敗工作也沒有很如意的失意男子,還有好友宮藤官九郎更是魯蛇到不行,光看他們對戲就非常過癮。
【作者影誌】主講者:楊晴絮
《野火蔓延時》 Afire
遇到創作瓶頸的自大作家,與朋友跑去鄉下閉關,屋子裡卻已經住著一名女子,還每晚與救生員翻雲覆雨。他瞧不起這個開朗的女生,卻又被她吸引。簡單卻很厲害的劇本,用三男一女之間關係的變化,真的是精心佈局,一步步摧毀作家的自我中心。還把現在最嚴重的氣候問題寫進來,森林大火就像作家的傲慢,然後即將被大火吞噬的也是作家的目中無人。克里斯汀佩佐,現在德國最重要的導演之一,拍什麼都會進柏林影展主競賽。重點是易看,好看。
《愛情過季》Out of Season
年輕時談過的那場戀愛,可能是你辜負人也或許是別人辜負你。十多年後再相遇,各自擁有幸福家庭,但彼此其實還有感覺,可以相處的時間就剩下幾天。細火慢熬,表面沉著、內斂,心底波濤洶湧,這就是一部這樣的電影。很美。如果他們沒有相遇,其實不會意識到生命中的遺憾。獻給每個錯過彼此的戀人,這個法國導演大家比較熟悉的應該是他的《衡量一個人》。找來吉翁卡列跟艾芭羅爾瓦雀飾演這對過去的戀人,極具說服力。
《世界末日又怎樣》Do Not Expect Too Much From the End of the World
Radu Jude真的是一個極度反骨的導演,讓被壓榨的勞工,替剝削他們的大公司,找到那些更可憐,遭遇職場災害缺手斷腿、被除役的勞工,來替公司拍攝一部講工作安全守則的影片。反諷的最高境界,大大洗臉資本社會,也罵了極右民粹,甚至連「羅馬尼亞人民你們為什麼不反抗」也一起罵下去。有夠好笑又很「派」。形式非常豐富,穿插老電影、直播,主線用黑白攝影,是他到現在最令人喜歡的作品,真的是好看死了。
《邊境無間》Green Border
敘利亞難民一家,抵達白俄羅斯,從邊界進入波蘭,以為進到歐洲會得到保護,卻被波蘭邊境警察用暴力驅趕回白俄羅斯,白俄的軍人敲詐完他們後又把他們丟回波蘭邊境,他們怎樣都出不了邊境。這只是電影的一小部分,波蘭老將這次火力全開,也沒有要管有沒有立場問題,透過難民、警察、激進份子,甚至對照俄烏戰爭,全方位展示了波蘭政府對待中東難民滿滿的惡意。還抱走今年威尼斯評審團特別獎,波蘭政府顏面徹底無光,激推。
《漂流人生》Drift
主角是來自西非賴比瑞亞的富裕人家,因為家鄉發生政變,她流亡到希臘小島變成難民。寧願偷觀光客吃剩的食物果腹,也拉不下臉乞討。直到遇見幾乎也是孤身一人的美國女導遊。這是陳哲藝導演的首部英語作品。很有意思,即便走出了華語市場,以歐洲難解的難民問題為故事背景,他鏡頭下關心的還是很個人的、很私密的、那種女性狀態。陳哲藝已經是國際影壇會關注的重要華語導演之一,所以如果之前有看《熱帶雨》、《爸媽不在家》,這部也要看。
《苦日方來》Bad Living
一個家族經營的旅館,女兒在父親過世後被外婆召回,她覺得比起自己,母親更疼愛懷中的小狗。電影裡面這個「母親」真的被眾人嫌棄。但就有這種時候,當推開靠近自己的人,其實內心深處還是希望別人不要放棄自己,能把自己抓牢,儘管也知道自己面目可憎。全片就像是角色分析,這部葡萄牙電影是今年柏林影展的評審團獎得主。好好看,非常不討喜的主角,但你看到最後會同情她。
《來日方苦》Living Bad
這是《苦日方來》的雙生作品,這部叫《來日方苦》。同一間旅館,時間線差不多,但在這裡講的是客人的故事。這部反而像各種扭曲家庭關係的案例研究。攝影一樣很精緻,光影細膩。兩部片都被柏林選進去,一部是主競賽單元,一部擺在邂逅單元。很神奇,差不多的人物,但就是不一樣的電影。會建議都看,可以從柏林影展策展角度去觀察,兩部電影在不一樣的單元的理由。沒有觀看順序,但拜託進場的時候不要拿錯電影票,名字真的很像。
《莊園魅影》The Eternal Daughter
女兒帶著母親來到莊園旅館小住,不見其他住客,夜裡卻開始聽到詭異的聲音。預告已經可以看到Tilda Swinton 一人分飾兩角,這是《我們的相愛時光》導演的新片。就是鬼故事。但這不是用音效嚇人的那種,這裡有格調多了,恐怖氣氛靠的是攝影、燈光以及表演,Tilda Swinton的小狗真的很會演。真的會毛骨悚然,但畢竟是瓊安娜霍格拍的,所以請不要用一個鬼片去期待,可以觀察她的場面調度,各種細節、空間運用,非常精彩。母女關係可以這樣拍,難怪A24愛這位導演。
《開展在即》Showing Up
生活中就是有各種煩心事、自己的事,家人的事。然後因為不富裕,不順遂的感受就會更強烈。但真的沒關係,這電影看完會有充電的感覺。凱莉萊卡特無庸置疑是美國當代最重要的導演之一,她的電影都能輻射出一種美國現況。都是用很溫柔的視角在看待各種不完美,甚至是糟透了的現實世界。雖然新片講的是搞藝術的這群人,你會很驚訝地發現,他們的苦悶都能投射到自己身上。這樣說好像有點不對,但這就是A24會想要納入旗下的導演。
《墨城謎案》Lost in the Night
男孩的母親在抗議活動之後「被消失」,為了尋找線索假扮成工人潛入富豪之家。這個墨西哥導演其實很會拍電影的,《墨城謎案》比較像是回到當年坎城的《毒粉風暴》,片中墨西哥青年要力抗的黑暗勢力結構更為複雜,還牽涉到政府部門。比起來更為商業,通俗。這也是今年坎城的電影,被放在很新的「坎城首映」單元。
《火影》Shadow of Fire
塚本晉也,「鐵男」系列的導演;我們在2018年有幫他做過專題,他也曾經在那年角逐威尼斯金獅獎。《火影》是他今年威尼斯的新片。廢棄餐館的賣身女,在遇見一個逃兵跟男孩後,三人關係產生變化。電影前半像是個室內劇,後半轉變成男孩公路電影。塚本晉也再度關注戰爭裡的弱勢。電影裡看不到屍橫片野,但裡面男人被摧毀心智、女人失去家庭,小孩被迫成長,這些肉眼可見的戰爭餘毒,遠比血肉橫飛的暴力影像更深植人心,雖然刻畫的是二戰後日本,如今有俄烏戰爭,加薩走廊的戰爭,讓人有感。
【影迷嘉年華】主講者:陳曉珮、楊晴絮
《我們從末日開始》The End We Start From
女主角初為人母,因為倫敦被水淹沒他們往郊區移動,又因為缺乏食物,被迫再度搬遷,她生了一個小孩卻接連失去了家和丈夫。聽起來是末日電影的橋段,但真的很難用末日類型來定義這部片。拍得太美了,有時候會有看泰倫斯馬力克的感覺。重點都是鏡頭裡的母親,很女性、很母性,並沒有給你太多鏡頭外的訊息。看到無政府狀態才會確定末日降臨。很有意思。這是英國年輕女導演的首部作品,很獨特的跨類型作品,而且班尼狄克康柏拜區是製片,他也有客串一個角色。
《佔慾情人》Just the Two of Us
女生終於遇到真命天子,戀情迅速升溫,很快地他們成家生子。丈夫先是帶著妻子搬離熟悉的地方,無論是否出門,他開始變得緊迫盯人。觀眾會比女主角更快地意識到不對勁,這個男生雖然沒有動粗,自始自終愛意未減,但以愛為名的舉動背後動機都不單純。扎實的劇本,教科書等級,女生其實正在遭遇心理虐待,但全然不自覺,還以為自己是加害者在傷害男生的感情。這就是那種很難描述的好看的電影,但真的是怎樣的觀眾都適合推薦。
《黑鳥.黑莓.送貨員》Blackbird Blackbird Blackberry
我必須要說身為中年女子的我一開始真的對另一個中年女子的愛情不怎麼感興趣,這就是被分配到要講選片指南只好看一下。點開連結直接被開場迷惑,拜託不要遲到。好好看,無論是劇中那個不畏村裡三姑六婆閒言閒語,依舊毒舌做自己的女主角,或是它的美學,寫實暗灰色調但色彩繽紛,故事還有奇幻元素,尤其是它的聲音設計,要「聽」到最後一個鏡頭結束。看完會心情大好。
《茜茜與我》Sisi & I
茜茜公主,世界上最美麗的皇后,她的故事被多次翻拍成電影,Netflix上還有影集,但我們這次演的《茜茜與我》用的是「女侍」的視角。現在畫面上看到的《顛父人生》的桑德拉惠勒,相信我,她是今年國際影壇最重要的女演員。她飾演一個單身中年女爵,被母親送去服侍茜茜公主,從一開始有點招架不住,到最後被她魅力俘虜。就是那種張力十足,場景精緻,通俗好看。好看到排場次表那天我們放映組的同事還跪求要排泰坦廳,畢竟是個古裝,所以最後沒有成全她,你們快點用票房打臉我們,證明我們的判斷是錯的。
《崇陽俱樂部》Manodrome
這個崇陽是陽剛崇拜的意思。傑西艾森柏格這次不是絕頂聰明的祖克柏,而是肌肉發達的Uber司機,老婆快臨盆、工作不如意,生活的壓力讓他變成一個健身狂,著魔於用陽剛形象來偽裝自己,走火入魔就走進了安卓亞布洛迪擔任教主的硬漢組織,致力把陽剛氣息膨脹到極致,邪教病態的程度跟陳以文有拼。有毒的男子氣概引發的驚悚犯罪故事,過度追求肌肉和男子氣概反而變得荒唐可笑,很諷刺,根本就是現代社會空虛男性版的《鬥陣俱樂部》。
《青春噢買尬》Are You There God? It's Me, Margaret.
改編自風行半世紀的經典青少年文學作品〈神啊,你在嗎?〉,但這個書名實在是太嚴肅了,所以我們決定把片名改叫《青春噢買尬》(Oh My God!)。瑞秋麥亞當斯和班尼薩夫迪飾演一對夫妻,一個來自猶太教、一個是天主教家庭,主角是他們青春期的女兒,成長過程中有各種同儕、戀愛、發育問題,她拚命問上帝卻總得不到回應,她不禁懷疑自己是不是找錯了神?非常輕鬆幽默的成長電影,那些成長的尷尬時刻實在是太生動太好笑,音樂也好好聽,如果在忙碌的跑影展期間想要放鬆一下,這部絕對是首選。
《我還有話說》Terrestrial Verses
兩位伊朗新生代導演所執導,很大膽很有創意。由九段短篇故事組成,每一段用一個場景、一顆定鏡和一個演員,還有跟這個演員對戲的畫外音就完成。男子因為想把小孩取名叫David,卻被戶政事務所說受西方文化荼毒不給登記;阿姨去警察局找被抓走的愛狗,結果警察叫她帶別隻狗回家也算做功德。都是一些生活情境,但從角色的對話展現出這個國家的威權統治,以及不合理的教條規範,看似平凡的日常,卻又荒謬至極。劇本非常厲害,入選今年坎城影展的一種注目單元。
【影壇新勢力】主講者:陳曉珮、楊晴絮
《無法融化的祕密》When It Melts
多年前有一部很好看的電影《愛的餘燼》,我當時在柏林的電影院哭到不行,女主角演得超棒,她演而優則導,第一部作品就入選了日舞影展,片中的小女生也拿下最佳演出獎。故事從女主角在社群看到一篇貼文開始,她因此回憶起童年時發生的種種,然後她決定載著一塊超大的冰塊,開車回到離開多年的故鄉。現在與過去交錯的敘事手法,一點一滴揭露往事。我不要說太多劇情,冰塊要用來做什麼也不會告訴你,但是真的是太衝擊太揪心,很好看,絕對哭到不行。
《兩萬種蜜蜂》20,000 Species
再來這部也是小女生好會演,擊敗眾多大人,拿下柏林影展不分性別的最佳主角獎。故事的靈感來自西班牙巴斯克地區一樁跨性別兒童自殺案,這個八歲的主角有性別認同的問題,他在暑假跟著媽媽回到鄉下養蜂的奶奶家,他忽男忽女的樣貌在村中引起別人的議論,讓他感到困惑,開啟一連串自我質疑和追尋的過程。這個電影最棒的部分就是沒有要去告訴你他是男是女,而是用非常溫柔的視角跟隨他的生活,經歷他所遇到的人事物、產生的困惑與掙扎。結局非常感人。
《血色之路》The Settlers
智利導演的第一部長片作品,就在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拿下影評人費比西獎,還代表智利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這部片在講二十世紀初期,西班牙人為了土地利益而殺害印地安人原住民的殘酷歷史,正在上映的《花月殺手》也是在講這件事,但比起來《血色之路》更殘酷直接,格局更大,帶領觀眾直視一層一層的權力結構,影像非常壯闊。最奇妙的是這是一部智利電影,但聲音設計卻是由台灣的杜篤之操刀,導演跟杜哥都會出席映後座談。
《我要我們在一起》Banel & Adama
不是你以為的非洲電影,裡面的年輕女主角雖然與丈夫生活在傳統部落裡,但她不生小孩,也不讓丈夫接部落首長,不服從婆婆的命令,有著兇悍好鬥的茱麗葉形象,村裡的人堅信因為他們拒絕遵循傳統才會導致厄運降臨。看畫面就明白,電影不止達到一個美學高度,裡面一些帶有奇幻色彩的天候意象其實緊扣當今氣候變遷主題。今年坎城選了很多非洲電影,這部不只是年輕新導演作品,還直接被選進主競賽單元,你就知道坎城壓了賭注在這位新秀,光這點就值得關注。
《你看見青春的顏色嗎》Dormitory
個人大愛,會建議先看一下手冊第二段,了解九O年代的土耳其背景。當時自由世俗和傳統宗教兩個派系的紛爭,演變成為撕裂社會的衝突。故事就是講一個男孩晚上被父親送去宗教宿舍,但白天學校教的是西方思想。男孩的青春成長,甚至性啟蒙就跟這兩派的紛爭一樣,衝突、分裂。我們主席攝影大師李屏賓曾說過,眼力是要培養的,你要一直看好東西,那個好眼力才會維持得住,這就是那種可以養眼力的電影,電影裡的黑白攝影,美得不可方物,然後很會說故事,你真的是要看到最後一顆鏡頭,聽到畫面黑掉最後出來的聲音,才會明白主角最後變成了什麼樣子,激推!
【不設防地帶】主講者:楊晴絮
《善良的生存》The Survival of Kindness
黑人女子被惡意棄置在沙漠中的鐵籠裡,強烈的求生意志讓她成功掙脫牢籠,但接著她遇到的會是一個又一個,更不幸的、展現人性邪惡的場景。預告看不出來,其實是個超現實、虛構的世界,全片無對白,但觀看沒有難度,幫大家畫重點。出乎意料地很容易看。攝影很美,除了有壯闊的地景,還有充滿細節、精緻的特寫。荒漠被拍得充滿生命力。真的是難以定義的影片,像是末日電影,也可以說它是反烏托邦預言,片中戴防毒面具的白人對有色人種的壓迫也能呼應種族歧視議題,只要不是影展新鮮人,都可以看。
《幸運餅乾製作中》Fremont
接下來這部電影,講一個逃離阿富汗來到美國的女翻譯,她在美國是難民,也是幸運餅乾工廠的女工。背負著倖存者愧疚,她的日常單調無奇,每天在餅乾工廠製作別人的好運,一天突然決定採取行動。這是一部很迷人的小品,完全會翻轉觀眾對阿富汗女性的刻板印象。很像賈木許跑去拍郭利斯馬基的電影,逢人都敢推。這個伊朗裔英國導演,我們演過他的《夢想電台》,2016年奇幻影展的Surprise Film. 導演主動表達想來台灣,我們就把他邀來了,請把握可以和導演交流的機會。
《熱帶的甜蜜》Sweet Dreams
這是一個設計感強烈的電影,講荷蘭殖民印尼時期,印尼糖廠在白人主人猝死後,糖廠的權力瞬間真空,接著白人女主人、印尼情婦、主人在荷蘭的婚生子、印尼私生子甚至還有長男的媳婦加入這場權力鬥爭。劇本,影像、聲音、剪接都很精準,很有sense的新導演。裡面男人跟女人之間的權力流轉也很有意思,有手段的都是女性,男人跟白人都沒什麼用途,但同樣地都很貪婪。白人外來者對當地悶熱氣候的水土不服就像是歐洲之後每段殖民過程的失敗。很容易看。
《藥命禁區》Critical Zone
這電影就拍伊朗藥頭,自己製藥,還上街賣藥,所到之處身受民眾愛戴。鏡頭沒有任何溫度,但會越看越驚嚇,最後會冒冷汗,知道伊朗政府多麼無可救藥,預告片的Fuck you就是導演要對政府說的話。其實是看到手冊文字,我才知道這個影片是用偷拍的方式。看電影的時候不會發現。只會覺得拍得很省,沒什麼美術。明明有些鏡頭的設計有點厲害,我還有拉回去重看。搭配剛那部《我還有話說》伊朗社會荒謬喜劇一起看,會發現儘管時局艱困,伊朗的創作能量還是驚人,也是今年盧卡諾金豹獎得主,實至名歸,也是我今年的愛片。
《所有謊言的起源》The Mother of All Lies
畫面上祖母正在跟導演爭論她的身份是記者還是創作者。這個祖母崇拜的獨裁領袖,四十年前下令血腥鎮壓抗議群眾,還血洗他們居住的街坊。在那之後,祖母就燒光家族裡全部照片,絕口不提那段過去。成長過程中沒有留下任何照片,所以這個導演請父親用仿真娃娃屋,微縮重建當時的街道,攝影鏡頭就在裡面穿梭,結合真人訪談重組這段摩洛哥的駭人回憶。很會說故事的導演,後面的情感強度很大,會心碎。拍得之好!這在今年坎城不只拿下金眼睛獎,還在一種注目單元獲頒最佳導演。要看!
【亞洲之窗】主講者:陳曉珮、楊晴絮
《花腐》A Spoiling Rain
色情片編劇遇到過氣粉紅電影導演,他們聊起各自愛過的女人,他們的相處、性愛。從畫面看得出來他們回憶的是同一名女子,雖然他們彼此不知道。預告剪得很溫柔,電影本身更壓抑陰鬱。兩個主角不知道要珍惜的愛情,就像是逝去的粉紅電影,這是《火口的二人》導演改篇文學作品同時致敬粉紅電影的新片。裡面有幾段尺度「很不一般」的性愛,要小心服用。常常會懷疑綾野剛是不是本身就是一個壞掉的人,所以詮釋起這種破碎靈魂的角色都特別到位。當然還有很重要的柄本佑。
《去唱卡拉OK吧!》Let’s Go Karaoke!
這也是綾野剛!預告完全沒剪出電影的好看。極度療癒的電影,講綾野剛飾演的黑道大哥,怕輸掉卡拉OK大賽被老大刺Hello Kitty在身上,只好找上這個中學合唱團團長教唱。嬉皮笑臉的痞子黑道,就這樣賴上這個耍酷毒舌的中學生。好好看,看到後面會紅眼眶的那種,這個世界如果多幾段這種高反差友誼應該會少打很多仗。喜歡綾野剛的就是兩部都要收集到,這片子在我們影展是世界首映,而且導演會來。
《惡之地》Bad Lands
日本擅長拍結構複雜的犯罪電影,這部就是把詐騙集團全面解構,給你看那通詐騙老人年金電話背後,其實有著分工縝密、結構龐大還牽涉到警政高層的犯罪組織。安藤櫻飾演裡面有良知,但負責主導詐騙行動的「教練」;全然不知道自己已經被盯上。全片節奏明快,兩個半小時沒有停過,看各路人馬角力之精彩。山田涼介飾演安藤櫻戲裡脫韁野馬的弟弟,安藤櫻在裡面頹廢暗黑又很帥氣,會覺得是原田真人替她量身打造的電影。很久沒被這種犯罪電影滿足,真的很懂拍。原田真人是個很資深的大導演,我們這次還有演他的《神風72小時》在焦點影人役所廣司單元。
《(非)一般欲望》(Ab)normal Desire
性取向不同、有特殊癖好、不想透過一般管道學習的兒童…日本社會有體制外的一群人,因為感興趣的事物不符合社會期待,所以他們不喜歡社交。這些人終於有了交集。新垣結衣婚後復出的電影作品,我看這個電影的時候一直想到她的「月薪嬌妻」,雖然主題大相徑庭,她的表演也是完全不同層次,但都是某一種程度的社會反省。電影入選今年東京影展的正式競賽,我們的第一場放映會是國際首映,導演會放下國內宣傳快閃台北,你們要把握機會。
《愛的狂熱》After the Fever
橋本愛飾演的女主角,她太愛前男友愛到刺殺他,還因此入獄,之後才遇到太賀飾演的這個很平凡的男主角。電影完全不是預告的這個樣子。女生想跟現在這個男生共度餘生,但前男友的消息出現她就會陷入瘋狂,她甚至拜託醫生治癒她;然後太賀的這個角色也因為妻子對前任的狂熱執著,自己跟著變形扭曲。兩個角色的關係角力很有趣,有點像在看濱口龍介《睡著也好醒來也罷》,但從女生角度出發,這個女生的case study,觀眾變成心理醫生。光看兩個演員就值得,尤其是這個男演員仲野太賀,如果不知道他剛好可以透過這部電影認識他,你會臣服在他的表演之下。
《脫離心方向》A Tour Guide
女主角是一名脫北者,來到南韓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她擔任導遊的工作,努力學習中文,但無論如何拼命,她的身分總是讓她格格不入,備受歧視,本來應該要帶領遊客的導遊,自己卻漸漸迷失方向。脫北者在南韓生活和生存一向是個問題,這部片跟隨女主角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讓觀眾深刻感受因為身分被孤立的感覺,導演在情感的處理上非常細緻,極簡和疏離的影像暗示了周遭環境的冷漠。女主角李雪是全片的靈魂,演活了一個害羞、膽怯,卻又鼓起勇氣努力融入的外來者,情緒表演極細膩,在韓國全州影展獲得最佳演員獎。
《取消你的人生》Andragogy
這個導演的前一部作品《真相影印店》直接被Netflix購入全球版權,你就可以想見他的作品絕對是通俗好看大眾化的。這部《取消你的人生》也是,講一個老師因為制止別人插隊,結果引發衝突,被人拍攝影片放上網路遭到炎上,還被做成各式迷因,人生幾乎要毀滅。影片用一個平凡家庭的遭遇,犀利剖析近年來非常盛行的「取消文化」,一齣看似荒謬卻又寫實到不行的悲喜劇。不只劇本扎實,在視覺上也精心設計。印尼的電影工業其實非常發達,在製作這種雅俗共賞的通俗劇上面是超越很多亞洲國家的。
《母侵夢魘》In My Mother’s Skin
這部片在年初的日舞影展首映之後,幾乎是紅遍各大奇幻影展。菲律賓版的《羊男的迷宮》,描述一個小女孩為了治好媽媽的病跟森林裡的仙女交易,但你知道童話故事裡的交易通常都是詐騙,不會有什麼好事發生。仙女的造型實在很詭異,因為是獨立製片預算有限,特效可能不是那麼細緻,但是那種原始粗礪的感覺反而更讓人不寒而慄,氣氛營造得很好,還融入了在地的社會文化背景,對人性深刻的描繪。如果你喜歡看有點奇幻有點驚悚,但又不想要太恐怖太血腥的片,這部會是很好的選擇。
《霧中潛行》Inside the Yellow Cocoon Shell
這位越南新銳導演真的是藝高人膽大,首部長片作品就將近三個小時,而且還得了坎城影展的金攝影機獎,看完之後我就明白為什麼得要這麼長又為什麼會得獎了。片中有大量的長鏡頭,跟著主角慢慢走入他的旅程,中間又彷彿穿插了夢境,虛實交錯,導演說他受到布紐爾和貝拉塔爾的啟發,影評說他像畢贛、像阿比查邦,不管覺得像誰,他融入了越南在地社會文化的部分是獨一無二的,應該是今年最重要的東南亞電影,有在關注新導演、尤其是亞洲新導演的影迷,這部片是一定要看,而且要在大銀幕觀看。
《頹廢幻夢》Morrison
這部片的導演是泰國新生代當中非常值得關注的一位,曾經以《邊境幻夢》拿下威尼斯影展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新作入選釜山影展,延續之前的風格,充滿了神祕和異色的情調。影片的英文片名叫 Morrison,就是男主角的姓,然後他名叫Jimmy,從前是一名流行歌手,強烈懷疑導演是在跟The Doors的主唱致敬,整部片跟男主角的名字一樣充滿符號,以搖滾樂為核心,主角在宛如廢墟、充滿霓虹燈光的旅館中四處穿梭,記憶與夢境交織。影像和音樂都很有風格,充滿頹廢又迷幻的氣氛,很謎也很迷人的一部電影。
《海濱小戀曲》Solids by the Seashore
這部泰國片會讓你感覺一秒來到泰國南方海濱小鎮,也是剛在釜山影展首映,入選新潮流競賽的作品。一個自由奔放的藝術家,遇見一名穆斯林女子,她們互生情愫,但是宗教傳統不允許同性戀情。導演非常會捕捉兩個女生互相喜歡又不得不壓抑的狀態,一切都淡淡的沒有明說,畫面中卻滿溢著曖昧的氛圍,彷彿什麼事都沒有發生,卻又什麼都發生了。非常清新又帶點魔幻的元素。片中海洋的畫面都美不勝收,更巧妙地隱喻了主角的心境,很有獨創性的作品,情感和影像非常細膩,很難想像是一名男性導演拍出來的。
《那山那狗那女孩》Guras
有一種預告,看完之後會讓人想捶胸頓足,就是這種。明明有很豐富的影像,可愛的大黃狗,故事還有奇幻元素,但他就給你這種預告。畫面上這個女孩正在賭氣,因為她最心愛的小狗走丟了,而父親是個荳蔻農夫,荳蔻價格崩跌,正在憂心生計問題。其實電影裡的現實是很殘酷的,但導演透過小女孩純真的視角,結合夢境、民間傳說跟鄉野神話,尋找小狗的過程變得很有趣,對比大人世界的殘忍現狀,後座力很大。這也是奈派克影片,導演會從遙遠的印度飛過來。
《寶萊塢之我們相愛吧》Rocky and Rani’s Love Story
非常不一樣的寶萊塢,這次要翻轉傳統的性別意識,替女權發聲。女主角是聰明的女主播,男主角在裡面,不只喜歡跳舞,胸大無腦,衣服還不穿好,電影真的就是這樣。就是這兩個門不當戶不對的人愛上彼此的故事,當然還有不同族群的理解和包容,這個部分有點說教。但不影響電影的好看,不只可以看到最傳統的那種,搭配驚人攝影機運動、百人群舞的瘋狂場面,還有復刻《寶萊塢生死戀》經典曲目,看到那裡會想站起來鼓掌叫好,這個會建議你們回家上官網看中字預告,非常好看。
【罪與罰】主講者:聞天祥
《富都青年》Abang Adik
影片觸及公民身分、家庭失能、性別與親族、犯罪及死刑等議題。議題複雜難解,演出能量強大。「富都」這個地名,在此也變得諷刺了起來。
《相見相忘》To Meet to Forget
這次唯一的紀錄片《相見相忘》來自台灣,世界首映。長期關注冤獄平反的導演施佑倫,之前就已拍過《鄭性澤的48小時》,新作不只著眼走出死牢的鄭性澤,更觸及因本案殉職的警員兒子,多年後也成為警察,儘管理性上要尊重司法判決,但原以為的蓋棺論定一旦被推翻,如同在傷口抹鹽。平冤之餘,深怨何解?恐怕是光從法律也難彌平的鴻溝。
《失控的照護》Do Unto Others
以犯罪推理的手法,探討日本高齡化的照護問題,直指社會安全網的漏洞,兼具議題性與娛樂性。扮演嫌疑犯的松山研一與檢察官長澤雅美有多場激辯,讓「殺人」與「救人」竟然變成同一件事。類似的家庭倫理觀念與社會發展趨勢,亞洲人對家庭觀念的注重,相信台灣觀眾看了也會心有戚戚焉。
《罪後辯護》The Goldman Case
今年坎城影展「導演雙週」單元的開幕片。改編真人真事,影片幾乎都是法庭上的言詞攻防,刻意壓縮的表現形式,可謂藝高人膽大。觀眾就像陪審團與法官一樣,只能從呈堂證供做出判斷。這當中牽扯到政治立場、種族歧視、成長經驗、甚至警方與證人的誠信問題,一點都不簡單,卻毫無冷場。認為判決不難的人,看完定要改觀。
《我不是教你詐》Blaga's Lessons
在東歐最大的卡羅維瓦利影展連下三城,奪得最佳影片、女主角、天主教人道精神獎,描述一心想讓丈夫入土為安的退休女教師,好不容易看上一塊墓地,卻慘遭詐騙集團騙走積蓄。警方幫不了她,議員拿她作秀,嗜血媒體還落井下石。走投無路下,做出危險的決定。表面諷刺,其實哀傷。把常見的電信詐欺拍出了深度與複雜。本片將代表保加利亞角逐明年的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
《片場親密風暴》Bad Actor
一場親熱戲拍攝結束後,女主角突然在兩名女性工作人員面前崩潰,聲稱男主角藉機強暴。男方聲稱無辜,導演也束手無策,製片以染疫為由解散尚不知情的劇組,兩方人馬都找了律師,爭議卻未落幕。影片不只在 #MeToo 浪潮中探討合意與性侵的界線爭議,以及受害者總被質疑當下何不反應的二次傷害,最後發展更教人瞠目結舌,已近乎恐怖。相信映後討論會非常激烈。
【酷兒新世界】主講者:陳曉珮
《親愛的陌生人》All of Us Stranger
今年重新復活的酷兒單元真的超強,有柏林影展泰迪熊獎,有威尼斯酷兒獅獎,還有這一部今年必看的LGBTQ+電影,你看我們直接排四場TITAN就知道有多重要了。在座大部分的影迷應該都有看過《日麗》,裡面的爸爸保羅麥斯卡和《福爾摩斯》影集裡的大魔王安德魯史考特這次飾演一對戀人,傑米貝爾還升格當爸爸。金馬前兩年有播過大林宣彥的《與異人們共處的夏天》,跟這部是改編自同一本小說,但是拍過《愛在週末邂逅時》的英國導演完全融入了當地文化,還有同志身分的自我與家庭認同。改編得太完美了,不僅很感人,養眼的鏡頭也沒有少,光看這個預告的影像和音樂就充滿魔性。目前沒有上映計畫,影展的大銀幕要把握。
《愛無赦》Lord of the Ants
這是發生在六〇年代義大利的真實事件,電影的前半段描繪教授和學生之間的戀曲,浪漫唯美;但是後半段兩人的戀情曝光,卻突然落入殘酷地獄,讓人捶牆壁覺得怎麼可以這樣剝奪人權、沒有人性。當時同性戀還是有罪的,現在回望過去這段歷史,心碎之餘也不禁慶幸世界正在慢慢前進。導演是義大利老牌名導,飾演教授的是義大利影帝,和小鮮肉新人對戲非常精彩,他還拿下威尼斯影展的最佳新演員。古典優美的攝影與配樂,結局非常感人揪心。
《我的彩虹拼湊家庭》Housekeeping for Beginners
熱騰騰剛拿下威尼斯影展酷兒獅獎的作品就被我們邀來,所以片商連預告也沒辦法提供,劇照還只有兩張,但是很好看。你絕對想像不到這是《女巫不孤單》導演的新片,風格完全不同,這部非常寫實,以手持攝影穿梭在一個男同志和女同志組成的酷兒家庭,在北馬其頓同性戀是備受歧視的,而他們其中又有羅姆人(吉普賽人),不只性別邊緣,種族也邊緣,這些議題都被導演處理地非常有層次,每個角色都鮮活立體,小女孩超有型超會演。這部是北馬其頓的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代表,也是今年非常重要的酷兒電影。
《愛在煙霧迷幻時》Silver Haze
這部是今年的女同志電影代表。女主角童年時被火紋身,她懷著仇恨一心想要找出兇手,同時她遇見了一個自殘的美麗女生,兩人陷入熱戀,但是發現愛情也不能解決一切。故事取材自女主角個人的生命經驗,她身上真的有燒燙傷的疤痕,反而讓她有種神祕狂野的魅力,配角們也都生動自然,描繪出倫敦郊區勞動階層年輕人的生活困境。是一部情緒非常飽滿強烈、又痛苦又美麗的一部片,迷幻詩意的影像和配樂十分迷人,拿下柏林影展泰迪熊獎的評審團獎。
《跨越白晝的夜》Mutt
這部片在描述住在紐約的主角,在二十四小時內所經歷的一切混亂,這樣的劇情並不新鮮,但主角正在做性別重置手術,就讓這部片變得很特別。因為有些問題真的不是我們可以想像的,例如前男友突然出現,兩人居然還有感覺而且還不小心又一起睡;還有要提錢,卻因為身分證的性別跟本人看起來的樣子不符,銀行不給錢。這部片是來自導演的親身經歷,以鮮活的角色和流暢的敘事,希望可以透過影片讓大家更了解跨性別者的生活,不僅獲得柏林影展新世代14plus單元的評審團特別提及獎,也是「影迷新世代」的五部嚴選之一。
《他的發光搖擺》Solo
如果你想要在酷兒單元裡找一部通俗又不落俗套、好看無負擔的電影,非這部莫屬。這也是今年的變裝皇后代表,拿下多倫多影展最佳加拿大電影。男主角是變裝皇后,他愛上另外一個新來的變裝皇后,是《野放動物》的男主角費力克斯馬利托飾演,他變裝起來意外地妖嬌美麗。兩個人談起轟轟烈烈的戀愛,赤身裸體、浪漫激情的床戲一點都沒有少,加拿大的女導演很懂觀眾喜歡什麼,親情、愛情、友情通通都有,還有非常精彩的勁歌熱舞,笑中帶淚,約會電影首推這部。
《千面歐蘭朵》Orlando, My Political Biography
這次酷兒單元唯一的紀錄片,在柏林影展拿下了電影邂逅單元評審團特別獎和泰迪熊獎最佳紀錄片。這是一部奇片,導演以吳爾芙的〈歐蘭朵〉為文本,分別找來二十幾位跨性別人士扮成歐蘭朵,一邊朗讀原著,一邊訴說自己的跨性別經歷,他們有著不同年齡、膚色、種族、背景,但人人都是歐蘭朵,有著屬於自己的動人生命故事,根本就是歐蘭朵的多重宇宙。導演用了戲謔幽默的口吻,讓看似嚴肅的主題變得有趣,加上前衛的手法和豐富的論述,說這部片是今年最重要的酷兒紀錄片一點也不為過。
【動畫遊樂園】主講者:陳曉珮
《再見機器人》Robot Dreams
超好看!根本就是我心目中的完美動畫,撇除可愛的造型和細緻的畫工,全片沒有對白,但完全發揮了影像的力量和動畫的優勢,加上超洗腦的配樂,把一隻狗狗和一個機器人的情感故事講得非常深刻動人。我們今年去坎城選片時,同事被很多不甚好看的片弄得了無生趣,是這部片讓他對生命重新燃起希望,後來發現被片商買了,據說也是片商的坎城第一名,所以我們馬上就邀請了,還特別安排了TITAN廳。大人小孩都非常適合看,而且一定要準備面紙,我直接哭成豬頭。
《火星叛客》Mars Express
法國的科幻動畫,但很有日本作品的核心。一名女性探員和她死後轉生為機器改造人的搭擋,在追查一件駭客案件,沒想到捲入更複雜的陰謀裡,牽扯到了機器人的生死存亡。人工智慧的主題並不新鮮,但是這部在劇情和畫面上都相當成熟完整不落俗套,結合2D和3D動畫,影像簡潔細緻,建構出來的科幻世界場景設定十分有趣,也有爽快的動作和暴力場景,在視覺上處處充滿驚喜,是給大人看的動畫,如果你是科幻迷,或是喜歡《攻殼機動隊》、《銀翼殺手》的話,必看。
《熊熊遇見小小鼠:拯救音樂大冒險》Ernest and Celestine: A Trip to Gibberitia
2012年的金馬影展有播過《熊熊遇見小小鼠》,隔了十多年終於推出續集,這次的主題是拯救音樂大冒險,熊熊回到故鄉為了要修牠的小提琴,卻發現故鄉的音樂被禁,只能演奏政府允許的一個音符,如果任意歌唱演奏就會被警察抓走,聽起來很荒唐又很熟悉,好像有一些地方就是這樣,我就不說是哪裡了,總之熊熊和小小鼠就展開了一連串搶救音樂的行動。超級可愛!這次的音樂依然好聽,畫風和場景設計都更加精緻趣味,抵抗威權、崇尚自由的精神讓人很有感,適合帶小朋友一起來觀賞。導演會來。
《北極百貨的秋乃小姐》The Concierge
接下來這部會直接被可愛爆擊!北極百貨不是普通的百貨公司,顧客都是動物,店員才是人類,秋乃小姐是北極百貨的禮賓員實習生,是專門接待VIP顧客的,她的顧客千奇百怪,笑鴞、海貂、日本狼、北非獅,都是一些絕種動物,為了滿足他們的需求,秋乃小姐手忙腳亂,還要面臨被開除的危機。日本鼎鼎大名的Production I.G製作,畫風的細膩和精緻度毋庸置疑,就連背景當中形形色色的動物也很吸睛。超級暖心又感人,還兼具環保議題,應該是今年最療癒的作品,也非常適合闔家觀賞。
【瘋狂特快車】主講者:楊晴絮
《進化症候群》The Animal Kingdom
現在後疫情時代來看這部電影會非常有感。不明原因得到這個症狀後,人會逐漸獸化,變成野獸後,身體裡還有沒有人類的特質,不知道。但政府會將獸化的人都抓起來。如果是你的家人被感染,你會讓政府把他帶走嗎?這電影非常地好看,高潮迭起這四字不足以形容,驅動每個行動的背後都有很濃厚的情感,尤其是裡面父親這個角色。不是好萊塢變種人那種超級英雄,核心比較是回歸到尊重每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以及包容多元的社會價值。真的只有法國人才會這樣拍,不只導演,演兒子的男孩也會來台北!
《衝三小劇場》Yannick
這是法國導演昆汀杜皮爾今年盧卡諾推出的新片,為什麼要強調「盧卡諾」,因為他在九月威尼斯還有另外一部。講一名觀眾不滿意劇場演出,直接站起來中斷舞台上的表演,正常來說干擾演出就是要被請出去,但我只能說到這裡。昆汀杜皮爾這次讓一個粗魯無文的角色,直接在藝術殿堂上撒野。61分鐘的電影,檯面上的權力翻轉就轉了兩三次,簡潔有力,挑戰了藝術場域的優越感,打破文明、禮節那些無形的規範,把觀眾從束縛中解救出來,然後有個很諷刺的結局。雖然是沒有奇幻元素的杜皮爾電影,但是是我最喜歡的杜皮爾。
《歡迎來到極樂弒界》Infinity Pool
富有白人來到奢華度假勝地,卻誤殺了當地居民,殺人償命,有個神奇的池子可以創造出你的分身,只要付錢就會有分身替你受死,這是政府促進觀光的手段,是個池上領便當的故事。布蘭登柯能堡遺傳到了父親大衛柯能堡拍科幻恐怖類型的能力,不會說他青出於藍,但他的電影有一種很當代,前衛的影像風格。一樣非常地暴力,裡面的道德掙扎更加複雜及扭曲。卡司你們也看到了,瑞典男星亞歷山大史柯斯嘉和新一代恐怖女王米亞高斯。喜歡這種類型,這個柯能堡就是要看。
《三寶奇謀闖天關》Riddle of Fire
很難描述的電影,開場很像Wes Anderson把《月昇冒險王國》拍成動作片,三個小孩合作無間搶了遊戲機,接著像是打game破關一樣,他們得要解決母親交派的任務,任務裡又有任務,就變成了公路冒險電影。不只有奇怪幫派還有女巫出現,奇幻到不行。瘋狂花俏的形式,復古唯美的畫面,而且是新導演用十六釐米的底片拍攝,不管這個導演嗑了什麼都給我來一點,很嗨。不能爆粗口不然這個電影也是三小系列,很想叫它三小闖天關。就是推!
《在黑鍵與白鍵之間》Between the White Key and the Black Key
這也是與黑道有關的日片,山下敦弘那部是黑道唱K,這支則是黑道彈琴,音樂涵養高一點。銀座街頭夜夜笙歌,在脫衣酒吧伴奏的年輕鋼琴家應觀眾要求彈起了《教父》的主題曲,然後就出大事了,原來黑道老大有規定,《教父》的主題曲只有爵士樂手「南」能彈。富永昌敬的異色新作,池松壯亮一人分飾兩個鋼琴樂手,還大秀琴藝。音樂好聽,有幾場戲的鏡頭語言還會讓人聯想起《鳥人》,結局真的讓人有點意想不到,所以就被放到這個單元了。你們自己買票看。
《情慾滿屋》Your Mother’s Son
衛道人士要小心服用的菲律賓電影。一對有著不正常關係的母子,母親勤奮工作,兒子遊手好閒。夜裡關上門兒子會爬上母親的床;在母親收留了被家暴的男孩之後,三個人的關係產生了變化。一開始以為是伊底帕斯戀母情結,看到最後會發現講的是權力的不對等關係。擅長用性及家庭關係評論社會黑暗議題的菲律賓導演。這次加入母親這個角色,其實是要反映菲律賓曾經被殖民、及錯誤當權者執政下的痛苦經歷。我們演過他的《賤嘴老頭有條狗》、《死了都要美》。
《七月返歸》Back Home
母親自殺未遂,久居海外的兒子返家後發現昏迷的媽媽的舌頭居然不見了,理由不明。小時候被封印的陰陽眼無故被打開,回到舊公寓還遇到鬼影重重。白靈、江爗生在裡面飾演一對母子。看這個電影老舊陰暗的公寓,詭異的鄰居,熟悉的影像好像重新在看九O年代香港的恐怖片,但看到最後會發現,其實香港年輕導演持續用創作回應時局,我自己看到後面很激動,導演很熱情會出席映後,大家要把握機會。
【經典影事】主講者:陳曉珮
《天堂之日》Days of Heaven
這是泰倫斯馬力克的第二部長片,當年還是小鮮肉的理察吉爾失手殺人之後,帶著女友和妹妹逃到南方農場工作,又因貪婪欺騙農場主人,加上三角戀,而造成無法收拾的悲劇。你可能不見得喜歡泰倫斯馬力克的作品,但不能否認的是他的影像真的非常厲害,從他早期的作品就是如此,《天堂之日》被譽為是電影史上最美麗的電影之一,是每個學攝影的人必看的經典之作,以絕美的光影映照出醜陋的人性,結尾的大火也是影史經典場景。今年是45週年,4K修復還安排在TITAN廳,勸你是真的不要錯過。
《光之女》Luminous Woman
金馬影展前年的導演專題相米慎二的作品,這部《光之女》的數位修復版是在去年東京影展首映的,在坊間非常不容易看到,在相米慎二的作品當中,這部也是蠻特別的存在,承襲《東京賓館》的異色,知名的摔角手武藤敬司飾演從北海道鄉下來到東京尋找未婚妻的男子,墮入了地下的花花世界,既純真又黑暗,整部片都用迷濛的紫色拍攝,當然招牌長鏡頭也不可少,喜歡相米慎二的影迷這部一定要收集起來。
《青魚》Green Fish
李滄東驚人的第一部,他四十二歲才開始當導演拍片,一出手就橫掃韓國各項電影大獎。《浪漫醫生金師傅》韓石圭主演,他二十五年前就很浪漫,因為愛上大哥的女人,結果墮入黑道,為愛鋌而走險,看似套路的幫派電影劇情,在李滄東的詮釋下,呈現出社會底層年輕人對未來的茫然困惑,他的作者印記從這部片就可以看出端倪,另一個驚喜是可以看到宋康昊演小混混的模樣。這部片在台灣比較難看到,沒有上串流,這次放映全新數位修復版,還有一場會有李滄東的講堂。
《李滄東:反諷的藝術》Lee Chang-dong: The Art of Irony
如果沒有搶到李滄東的講堂,可以來看這部,這部簡直就是一堂李滄東的大師課,從他最新的作品,一部一部倒敘回去,不僅李滄東自己親身講解,還帶觀眾回到影片拍攝的場景,細數拍攝時的想法、美學動機與魔幻時刻。劉亞仁、宋康昊、全道嬿這些合作過的演員都出來還原拍攝狀況,分享不為外界所知的角色建立過程。李滄東誠意滿滿的自述,還回到小說家、學生時期的自己。紀錄片的手法平實,訪談和電影畫面穿插,但聽大師娓娓道來就很超值,由李滄東全方位帶你了解李滄東的創作。
《以此片預告一部不存在的電影:可笑的戰爭》Trailer of the Film That Will Never Exist: “Phony Wars”
今年初離世的大師高達的遺作,是一部二十分鐘的短片。在高達的設定裡,這只是另一部片的預告,而另一部片根本還不存在——這聽起來就很高達。全片用字卡闡述高達的想法,我必須承認,我看了兩次還是對大師要表達的似懂非懂,所以到時候看不懂是正常,不用擔心。
《非常高達》Godard by Godard
前一部有看沒有懂沒有關係,同場放映這部《非常高達》,深入淺出帶你認識這位法國新浪潮大師的傳奇人生。他是從寫影評開始,後來開始拍攝影片,但他很受不了法國電影圈的保守古板,對那些潛規則不屑一顧,電影圈大佬討厭什麼,就越要用那種方法來拍片,非常叛逆,但也是這種反叛精神,才造就後面這些經典。收集了非常完整豐富的資料畫面,按照時序講述不同時期的高達的創作理念和作品,和他合作過的演員訪談、經典影片的片段、幕後花絮等等,匯集了歷史上所有高達的經典時刻,教科書級的紀錄片。
《華達萬歲》 Viva Varda!
另一位法國新浪潮的電影大師安妮華達,應該是她過世以來最完整講述她人生的紀錄片。從她的成長背景開始,後來無師自通拍了《短角情事》,她拍片不按牌理出牌,反而在保守的電影圈引發議論,被視為法國新浪潮的先驅。影片按照時序介紹她的重要作品,還有她跟賈克德米的愛情故事也非常感人,看了之後才發現可愛的華達奶奶有很多我們所不知道的一面。她跟高達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都勇於嘗試、打破陳規,所以才造就了他們的經典作品和影史地位。創作者應該要看,尤其是女性,會獲得許多激勵和啟發。
《麗芙烏曼:幽徑綺思》 Liv Ullmann – A Road Less Travelled
接下來也是一位傳奇女性,麗芙烏曼。你如果看過柏格曼的《假面》,一定難以忘懷她的臉。她是柏格曼的繆思,兩人合作超過十部電影。她獲得了近五十座電影獎項,並且多次提名金球獎和奧斯卡,不只是演員也執導電影,還是成功的作家,這部紀錄片就是以她的回憶錄為主軸,穿插她在鏡頭前的自述,聽她侃侃而談各種拍片往事還有人生哲學,即使已經八十幾歲了,舉手投足都有屬於自己的優雅與從容,充滿智慧與歷練,光聽她講話就很享受。影片還訪問了凱特布蘭琪、潔西卡雀斯坦,女神暢談她們心中的女神。
《國王說好個絕世奇機》 And the King Said, What a FANTASTIC MACHINE
這部好看!魯本奧斯倫監製的,就知道不會是泛泛之輩。影片從影像的誕生說起,經過盧米埃、梅里葉、蘭妮雷芬斯坦一直到現在的直播主,影像的變革不斷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來自瑞典的雙導演非常厲害,把看似嚴肅的媒體和影像識讀教育,透過擷取大量的畫面,包括當紅的網路短片、宣傳影像,流暢並具有邏輯地編排,告訴觀眾影像是經過有意圖的選擇,才呈現在觀者面前。非常有趣,有很多網路當紅影片我都是第一次看到,簡直大開眼界,非常奇妙的一部片,在日舞跟柏林影展都得了獎,口碑超好。
《小鎮有間電影院》Cinéma Laika
你知道阿基郭力斯馬基沒有在拍電影的時候在做什麼嗎?他在蓋電影院!真的是「蓋」,他的故鄉是一個沒有電影院的小鎮,所以他接手了一間廢棄的工廠,再跟他的小夥伴們一磚一瓦地把工廠改建為電影院,從安裝戲院座椅到掛銀幕,實在太有才。即使在這個串流當道的年代,蓋電影院這等大事卻讓小鎮居民都沸騰,在鏡頭前細數他們對電影的記憶和喜愛,但他們是芬蘭人,所以看起來還是很冷靜。跟阿基的電影一樣很純粹,老派浪漫又幽默可愛的紀錄片,一封給電影院的情書,只要是影迷看了應該都會很有感覺。
【焦點影人:役所廣司】主講者:聞天祥
《我的完美日常》Perfect Days
如果說看完這部片最難忘的是東京公廁,會不會太褻瀆這部片?溫德斯設定的情節非常簡單,全賴役所廣司內斂成熟的演技,讓公廁清潔員的日復一日活成完美日常,深具說服力。
《啄木鳥與雨》The Woodsman and the Rain
所有觀眾都能樂在其中的代表。伐木工與菜鳥導演的忘年之交,既提供鄉間與大自然的療癒奇觀,也讓彼此成長與改變,填補了導演欠缺的自信,也修復工人破裂的親子關係,溫馨幽默又正向,更何況還在講拍電影,教人不喜歡也難。
《人造天堂》Eureka
這部在坎城影展拿下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的電影,主角是一樁公車狹持殺人案的倖存者,活下來卻宛如詛咒,影片長達3小時又38分鐘。我一度以為電影停在2小時05分左右也可以,會有點溫暖。殊不知接下來才是面對心魔的開始。役所廣司的精彩不在話下,但宮崎葵最後那個回眸真的太美了。
《X物語》X
這次重看覺得更好的作品。剛開始以為是標準的驚悚片,有神祕費解的罪犯,處在工作與家庭雙重高壓下的警探。當兩者在影片進行到剛好一半時相會,它便進入到充滿風格與原創力的世界。你甚至可以在這裡找到一些黑澤清對當紅的濱口龍介場面調度的影響。役所廣司以本片在東京影展稱帝,無論對編導或演員而言,都堪稱電影事業的重要轉折。
《失樂園》Lost Paradise
這部電影當年在日本和台灣都很轟動,役所廣司和黑木瞳也成為日本金像獎影帝影后。這次放映的修復版把當年刻意調暗的部分恢復應有的清晰。四分之一世紀前的驚世駭俗,就現在銀幕尺度來說其實頗為優雅。兩名已婚男女愈陷愈深的不倫關係,自然不會只是純愛。沉淪的另一面,也是解救與釋放。他們為此失去了社會的一切,至於寧可在高潮中死亡的選擇,倒是非常日本的。這份極端,也像是對中年以及中產的嘲弄和反抗。
《我們來跳舞》Shall We Dance
這是役所廣司奠定「日本中生代首席男星」地位的里程碑作品。他演活了一個壓抑拘謹卻被國標舞給開啟新生命的上班族。不僅橫掃日本各大電影獎影帝,本片甚至在日本金像獎創下14項全拿的紀錄。後來還被好萊塢翻拍。如果說《啄木鳥與雨》給年輕人醍醐灌頂,這部片則是給中年人補血充電的最佳選擇。
《神風72小時》Kamikaze Taxi
這部電影對黑道、政客極盡諷刺之能事,忿忿不平的小囉囉把他們搞得雞犬不寧,拔刀相助的竟是一個從秘魯回日本謀生的計程車司機。役所廣司就是這個異鄉人。最近台灣政客的桃色新聞,相較於本片議員的段數,實在太小兒科了。
【致敬:林青霞】主講者:聞天祥
《窗外》Outside the Window
被譽為影史最佳瓊瑤電影,林青霞初登銀幕已頗具明星架勢,在台灣塵封半世紀終於得見,怎能錯過?它有太多可歌可泣的傳奇,宋存壽對師生戀的深刻觀點,跳出性別、階級的政治正確,反而更達人性深處。必看。
《滾滾紅塵》Red Dust
林青霞金馬封后之作。先不論她演的是不是張愛玲,秦漢是否就是胡蘭成。大時代下的生離死別,兩人演來確實蕩氣迴腸。加上她和張曼玉的同性情誼,更是畫龍點睛。
《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Swordsman II
愛情文藝片時期的林青霞,已是大明星。但香港電影的洗禮,才讓她化為圖騰。尤其是東方不敗,雌雄同體,亦正亦邪,寄藏了各式情慾投射,精彩程度遠超出原著。也只有林青霞,撐得起這號人物。這是粵語修復版的國際首映,權利金太高了,只有一場,只為真心人。
《暗戀桃花源》The Peach Blossom Land
得獎之後的林青霞做了好幾個前所未有的嘗試,再演武俠片是其一,接演舞台劇更是破天荒。你也許沒機會親眼目睹林青霞的舞台風采,但可以在這裡看到大銀幕上唯一的雲之凡,以及其他首演經典班底。
【致敬:陳坤厚】主講者:聞天祥
《小畢的故事》Growing Up
陳坤厚在1980年代初期與侯孝賢合作無間,輪番導演好幾部片,其中陳坤厚掛帥的《小畢的故事》在40年前的金馬獎大獲全勝,象徵了台灣電影的改朝換代,侯孝賢以編劇身分拿到第一座金馬獎,原著的朱天文也從本片開始加入影壇,合編者還有丁亞民和許淑真,如今再看意義非凡亦不勝唏噓。
《最想念的季節》My Favorite Season
這是他被嚴重低估的作品,也是台灣電影最好的瘋狂喜劇之一,兩個剛開始並非因為愛卻被迫在一個屋簷下相處的主角,並不是林柏宏和許光漢的專利好嗎?張艾嘉當年的前衛,現在看來好自在。沒想到李宗盛這麼會演。還有吳念真、楊麗音、以及文英阿姨助陣。
《結婚》His Matrimony
1985年侯孝賢拍了《童年往事》,陳坤厚則交出《結婚》;就像宮崎駿、高畑勳在同一年拍了《龍貓》、《螢火蟲之墓》,卓然成家,各自精彩。陳坤厚完全未受制於七等生的小說,拍出了自己的唯美純情與玉石俱焚。楊潔玫夾在陳淑芳與陳秋燕兩個戲精中間,依然耀眼,實屬不易。重新調光的數位版將在這裡首度面世。必看。
《桂花巷》Osmanthus Alley
陳坤厚其實很擅長拍女人。大眾最熟悉的可能是教陸小芬從清秀村姑演到豪門怨婦的《桂花巷》,不清楚的是當年他為了保有原汁原味的台語版差點拿命拼的執著,這回影展播的自然是導演努力護住的版本。從陳設造型到影像音樂,現在看來更顯細膩精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