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區
英國
年份   |   1985
規格   |   DCP
顏色   |   彩色+黑白
片長   |   81 分
級數   |   15+
天使的對話 The Angelic Conversation
1985 柏林影展電影大觀 / 1985 愛丁堡電影節
莎士比亞是同志或雙性戀?當學術界還在爭論不休,賈曼一個箭步就把多首「證據確鑿」的十四行詩,化為電影《天使的對話》,以如夢似幻的影像建構兩位同性戀人的旅程。他們在海邊、懸崖、洞穴、花園;尋找、相遇、分離、重逢,有如被魔法與儀式環繞的美麗水仙。然而這個酷兒版的奧狄賽,也要面對火燒車、監視雷達的野蠻對待。在愛滋剛開始撞擊世界的八○年代,賈曼用莎士比亞的文情並茂,詩化愛、淨化恨,也預告了日後《花園》、《英倫末路》的孕生。

除了有保羅雷諾斯、菲利普威廉森等俊男各自美麗,並找來奧斯卡影后茱蒂丹契幕後吟詩,前衛樂團Coil 配樂,就連百年來最重要的英國作曲家布列頓的〈海之變奏曲〉都巧妙為同志發聲,打造這部酷兒莎翁之詩。

(本片感謝英國文化協會支持)

德瑞克賈曼 Derek JARMAN
一九四二年出生的德瑞克賈曼是英國最具原創性的導演之一,他的作品以前衛的視覺風格和顛覆性的題材,以及情色,暴力,同志慾望,和歷史、文學的引述,反應了英國七、八○年代的龐克世代文化。賈曼以劇場美術設計起家,在和肯羅素合作《群魔》期間,他拍了第一部八釐米短片,帶著家庭電影趣味的超八攝影,從此成為賈曼最獨特的電影風格。描寫畫家卡拉瓦喬的《浮世繪》是他最受歡迎的作品,而反省英國歷史文化的《英倫末路》則是他創作理念的代表。除了電影,他也為「寵物店男孩」、「史密斯」等樂團拍攝音樂錄影帶,並以自傳、詩歌和日記等形式發表文字作品。後期的賈曼致力於同志人權和愛滋宣導運動,反映在一九八八年的作品《戰爭安魂曲》一片當中。賈曼一九九四年因愛滋病去世。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