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區 |
伊朗 |
年份 | | | 1999 |
規格 | | | DCP |
顏色 | | | 彩色 |
片長 | | | 118 分 |
級數 | | | 0+ |
風帶著我來 The Wind Will Carry Us
1999威尼斯影展評審團特別獎、影評人費比西獎 / 1999多倫多影展
一群外地工程師來到偏遠山村,其中一位工程師對村裡很感興趣,他跟當地小孩打聽村裡情況,尤其對久病的老婦感到好奇,經常關心她的病情,也因為常到山上接電話,而與挖坑的村民經常聊天。某天,村裡傳來土石崩落的災情,擔心老婦人的安危,於是拜託前往救援的醫生,順便幫他探視老婦,在憂心與悵然之間,生命早已如風一般自由,隨處吹拂。
《風帶著我來》透過外來異鄉人的視角,以帶有距離感的觀察,表達生死的主題。阿巴斯獨特的寫實影像魅力,處處是巧思安排:不擅與人交際的工程師,必須趕到山上才能接聽電話;而挖坑的村民與老婦,始終只能聞其聲而不見其人,保留想像空間卻也暗示著溝通的艱難。影片刻意去戲劇性並維持遠觀的形式,讓觀看也猶如一場儀式,直到最後才漸能領會隨風而逝的生命哲學。
《風帶著我來》透過外來異鄉人的視角,以帶有距離感的觀察,表達生死的主題。阿巴斯獨特的寫實影像魅力,處處是巧思安排:不擅與人交際的工程師,必須趕到山上才能接聽電話;而挖坑的村民與老婦,始終只能聞其聲而不見其人,保留想像空間卻也暗示著溝通的艱難。影片刻意去戲劇性並維持遠觀的形式,讓觀看也猶如一場儀式,直到最後才漸能領會隨風而逝的生命哲學。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
![]() |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1940年生於德黑蘭,自幼學習繪畫,因緣際會下開始拍攝短片與廣告,因七○年代伊朗成立「兒童與青年才智發展中心」設有電影部門而被延攬,開始了他早期以兒童為題材的電影製作。1974年以《闖渡客》嶄露頭角,之後以《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生生長流》、《橄欖樹下的情人》伊朗三部曲奠定當代電影大師地位。其他代表作有《特寫鏡頭》、《櫻桃的滋味》等,2016年因病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