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區 |
美國 |
年份 | | | 1975 |
規格 | | | DCP |
顏色 | | | 彩色 |
片長 | | | 124 分 |
級數 | | | 12+ |
熱天午後 Dog Day Afternoon
1976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著劇本 / 1976 英國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剪輯 / 1976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 / 1975 聖塞巴斯汀影展最佳男演員
1972年8月22日的盛暑午後,越戰退伍軍人桑尼持槍闖入銀行行搶,無奈手上槍械一大把,膽量卻小了點,一陣手忙腳亂後敗露行跡,被警方團團包圍、進退兩難。隨著時間分秒流逝,銀行裡,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在人質間發酵,銀行外,僵持不下的漫長對峙漸趨緊繃。失控的電視直播引來更龐大的圍觀人潮,桑尼的過往、性向、家庭,也被迫捲入這場鬧劇之中。
本片於《教父II》的隔年問世,艾爾帕西諾一改城府深算的心機形象,以躁動又神經質的演繹,呈現主角桑尼瀕臨崩潰的過程。影片改編自轟動一時的真實案件,導演薛尼盧梅採取大量即興對白、民眾現場反應,跳脫傳統好萊塢黑白分明的二元對立,以封閉的場景營造戲劇張力,呈現宛如新聞現場的臨場感。從這場為時十四小時的拉鋸戰,窺見潛藏於罪犯與執法者背後更龐大的社會矛盾,越戰陰影、同志運動、媒體狂熱、種族衝突,扣合著對國家機器的批判嘲諷,輻射七○年代美國民眾價值觀的分歧,以及對既有政治體系的普遍質疑。
薛尼盧梅 Sidney LUMET
![]() |
薛尼盧梅,出身自費城猶太家庭,四歲時即隨演員父親登台表演,五○年代進入電視產業工作,1957 年以首部劇情長片《十二怒漢》一舉奪得柏林影展金熊獎,成為好萊塢影史經典之作。政治立場左傾,作品經常帶有批判性,導演生涯長達半世紀,留下《螢光幕後》、《東方快車謀殺案》、《奇幻核子戰》等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