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區 |
義大利、法國 |
年份 | | | 1969 |
規格 | | | DCP |
顏色 | | | 彩色 |
片長 | | | 129 分 |
級數 | | | 18+ |
🎬 本片為4K修復 |
愛情神話 Fellini - Satyricon|Fellini's Satyricon
1971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
1970 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1970 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提名
1970 義大利銀緞帶獎最佳男配角、彩色片攝影、造型設計、藝術指導
1969 威尼斯影展Pasinetti獎最佳影片
1970 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1970 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提名
1970 義大利銀緞帶獎最佳男配角、彩色片攝影、造型設計、藝術指導
1969 威尼斯影展Pasinetti獎最佳影片

費里尼在《鬼迷茱麗葉》後有段時期陷入低潮,甚至因病入院,養病期間重讀古羅馬小說家佩托尼奧的作品,有趣的是讓他著迷的不是暴君尼祿奢華荒淫的描述,而是斷簡殘篇之間的空白,因此決定大加改編,以「夢」補全。全片八十幾個場景幾乎都在製片廠搭成,繁複細密的配置堆疊出夢境的幽微。主人翁既愛男人,也勾引女人,為失戀求死,卻在地震撿回一命,連串的荒誕奇遇,令人目不暇給。古羅馬的寓言,卻從影像、敘事到意識形態,都冶煉得大膽前衛。
「當你選擇把佩托尼奧的《愛情神話》拍成電影,就像要拍一部科幻片,只不過把想像投射到過去,而不是未來。我曾害怕已經失去的創作熱情,在拍這部電影的過程當中又回來了。我感受到拍電影的慾望仍在燃燒。」——費德里柯費里尼
費德里柯費里尼 Federico FELLINI
![]() |
費德里柯費里尼,生於1920年,他曾是羅塞里尼早期作品的編劇,1950年代以《小牛》、《大路》等片奠定導演名聲,預告了新寫實主義的轉型。1960年代更以《生活的甜蜜》、《八又二分之一》等片臻至創作巔峰,「費里尼式」(Felliniesque)也成為電影美學的專有名詞。執導的電影曾四度囊括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