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區
捷克斯洛伐克
年份   |   1966
規格   |   DCP
顏色   |   黑白
片長   |   79 分
級數   |   12+
前往維也納的馬車 Kočár do Vídně | Coach to Vienna
1998 PROJEKT100捷克斯洛伐克百大電影
1966 卡羅維瓦利影展

女主角剛埋葬被德軍絞死的丈夫,就遇上一個逃兵攜著傷重同袍闖入家中,脅迫她駕馬車送他們回維也納。她認定這是為夫報仇的天諭,沿途伺機想殺害他們,然而她與逃兵卻逐漸產生出糾結的關係。本片打從劇本階段就先遭阻,憑著編劇普羅哈茲卡跟總統的交情才得以放行。捷克影后伊娃楊祖洛瓦的內斂壓抑,攝影師約瑟夫伊利克的幽微詩意,讓人性善惡在蒼茫森林裡無所遁形。但它過於驚人的結尾,在卡羅維瓦利影展放映後,全場靜默,有人畏懼,有人批評它對反抗戰爭的描寫過於「消極」,之後果然再度被禁。


「我們想傳達的是:戰爭是世上最爛的鳥事。在戰爭的邏輯下,電影裡的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真理。烽火亂世和太平盛世所依循的邏輯並不相同,也無法在二十年後輕易論斷。」────楊普羅哈茲卡



卡雷爾卡希納 Karel KACHYŇA

生於1924年,二戰後進入布拉格電影學院,成為捷克戰後第一代導演,從影超過五十年,歷經捷克電影在箝制與自由之間擺盪的所有階段,與知名劇作家楊普羅哈茲卡合作完成《共和國萬歲》、《維也納列車》、《隔牆有耳》等精采作品。擅於描繪角色的心理狀態,以幽默詼諧處理複雜的情感與道德灰色地帶,曾以《隔牆有耳》入選坎城正式競賽,以《The Nun's Night》入選威尼斯正式競賽,獲頒卡羅維瓦利影展卓越貢獻獎與捷克金獅獎藝術成就獎。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