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金馬經典影展|不是冤家不聚頭:法蘭克卡普拉
|
2025-05-09 |
法蘭克卡普拉 Frank CAPRA
許多專家都認為法蘭克卡普拉的《一夜風流》是瘋狂喜劇的原型。克勞黛考爾白(Claudette Colbert)飾演的富家千金離家出走,遇見克拉克蓋博(Clark Gable)這個剛被解雇的記者,女的拒人千里,男的志在必得,後來為了各自的好處,他們協議結伴同行,一路上衝突不斷,愛情卻也快速滋長,雖然尾聲差點因為誤會而讓女主角琵琶別抱,但仍是有情人終成眷屬。
《一夜風流》不僅破天荒地成為奧斯卡史上第一部獲得「大滿貫」的電影,也建立了一種新的電影風格。男女主角的對立,是這類電影敘事的重要主題;聰明俏皮的對白和巧妙的故事設計,是這個類型絕對必要的元素。然而當憤世男與嬌嬌女可以跨越階級與意識形態的差異而擁抱愛情,人們對烏托邦或者傳統美國理想就不該失去希望!
出生在義大利西西里,五歲隨家人移民美國的卡普拉,常被研究者當作「美國夢」的典範,他的作品也極力擁護美國精神。當上百部喜劇忙著模仿《一夜風流》,因巨大成功而擁有完整權力的卡普拉,卻在《富貴浮雲》創造出身材修長、充滿理想的男主角,他們看來單純笨拙,但在遇到危機時卻值得信賴。女主角也不只是愛情事件的中心人物,而更像觀眾的代理人,一開始自以為是地笑話男主,最後卻加入他充滿理想的世界觀。
卡普拉喜歡在作品中灌注一種近乎樸素的民粹主義(populism)。《富貴浮雲》感激並聲援男主角的農民,《浮生若夢》為主角一家籌措保釋金也不要富商臭錢的街坊,後者的民粹精神發揚到成為卡普拉戰後代表作《風雲人物》(It's a Wonderful Life, 1946)的結局。反對者或以為他過度樂天,但卡普拉比同時期任何導演都要瞭解浪漫的喜劇與社會慣例、好萊塢電影與美國意識型態之間的必要關係。《浮生若夢》那塊不時掉下來寫著「Home Sweet Home」的牌子,反映出他完全理解維繫理想的困難,所以才要捍衛與歌頌。這股底氣正是柯恩兄弟(Coen Brothers)在《金錢帝國》(The Hudsucker Proxy, 1994)頂多只能諧仿卻難以超越的原因。而愈趨瘋狂墮落的世界,也很難容許電影再出現他片中的賈利古柏和詹姆斯史都華這樣的「理想好人」,除非像湯姆漢克斯(Tom Hanks)的阿甘(Forrest Gump)直接承認「異於常人」。
這也使得《毒藥與老婦》在他的創作年表裡更顯特殊。他為瘋狂喜劇加入了黑色、犯罪的調味,彷彿把《富貴浮雲》碎念無害的小鎮老姊妹改造成連續殺人犯。但她們堅信以溫馨和美酒送走孤苦老人實為善舉,瘋癲得理直氣壯,犯罪得雲淡風輕,簡直拿她們無法。男主角卡萊葛倫反而成了真正崩潰的那一個。卡普拉在改造類型的同時,承認了美國神話裡的血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