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金馬影展 │要讓高牆知道我們還在扔它——《人生海海》導演、監製、主演、音樂訪問
2025-11-09

文/謝佳錦

編輯/謝佳錦

攝影/林軒朗

 

「一部片可以是一塊小石頭,你來看這部片,就代表你撿起這塊小石頭。我們把小石頭扔向高牆,高牆不會倒,但你要讓高牆知道我們還在扔它。」

 

《人生海海》映後QA 《人生海海》映後QA 《人生海海》映後QA

 

《人生海海》,正是廖克發口中這塊「小石頭」。繼去年以近五小時史詩巨作《由島至島》勇奪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與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等多項大獎後,今年再接再厲推出最新劇情長片。篇幅僅100分鐘,但跟《由島至島》一樣堪稱「頑石」等級,堅毅、緊實、不妥協,從古代、近代講到當代,牽涉三條時間軸的複雜交叉敘事。廖克發更嘗試以「黑色幽默」語調講述,要將馬來西亞的不合理現象呈現出來。

 

「這是非常重要的見證」,廖克發説:「這種衝撞不是為了宣傳,是我真的想說的話,而且要用喜劇表現,讓大家笑著看待這些一再發生的荒謬事。」喜劇定位來自清晰反思,他不想站在高處,把困境中的人當成悲劇,「我希望能和當地人站在一起,而不是我們知識份子在可憐你們,這樣他們才有共鳴。」

 

全片最荒唐且敏感的「宗教局搶屍體」橋段,取材自馬來西亞層出不窮的社會新聞,不只發生在華人家庭,也可能是印度裔等非穆斯林族群。監製胡仲光補充,此情節過去十年在創投常出現,卻很少成功拍出來,背後顯然有官方壓力。廖克發坦言片中有顯著冒犯,因此特別感謝三位監製力挺,「他們要比我更有勇氣」。

 

《人生海海》同時帶著導演的個人記憶。他的祖輩確實來自唐山,不過跟本人更貼近的,是兒時隨父親走私、過海關要「謊稱去動物園」。他笑説「我從小就學會說故事」,父親被警察扣押,是他司空見慣的童年場景,這養成了他不想被同情、不想被人看不起的頑強個性。

 

片中主演包括多位台灣演員,為何不找馬來西亞演員?廖克發説,語言雖是明顯挑戰,可是他更看重演員的專注與投入。這些台灣演員也不負所托,資深女星陳雪甄以本片入圍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回憶語言準備過程,一開始她看YouTube自學馬華口音,殊不知一到馬來西亞就被批評太刻板,壓力大到脖子僵硬、頭都不能轉。她將自己逼到極限,意識到「我不是要學口音,是要成為馬來西亞人」,讓自己浸泡在當地人環境中,把所有介面都改成馬來西亞版本,大量看紀錄片、閱讀文史資料,理解他們的口音如何受到福建話與馬來話影響。

 

《人生海海》映後QA 《人生海海》映後QA 《人生海海》映後QA

 

兩位曾在《由島至島》亮相的台灣劇場演員,同樣有亮眼表現。飾演男主角的魏雋展,謙稱自己只是素人,經驗很不夠,每天光是處理角色、交語言功課就佔據全部心思,最在乎的是「有沒有對得起角色」。王肇陽飾演渡海到南洋的福建人,準備角色時剛好發現《拜別唐山:在馬來半島異域重生》這本書,對他幫助很大。

 

去年才以《默視錄》獲得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的比利時音樂家福多瑪,今年再以《人生海海》入圍。片中結合多種馬來西亞特殊樂器,令人印象深刻,廖克發尤其喜歡與人人人鼓劇場合作的片尾曲〈Ado Sorang Sibuk Sangat〉(有個忙碌的人)。

 

片名「人生海海」,其實與五月天、陳盈潔,或者陳雷〈歡喜就好〉等流行歌曲無關,而是一句馬來西亞跟台灣都常講的話。「當你用盡所有力氣與命運拼搏後,有時就會對自己說『人生海海啦』」,廖克發解釋。他向來對作品有信心,此番出手同樣不例外,然而這次定位仍有些不同,希望召喚更廣大群眾。如今,他更期待觀眾反應,即使高牆一時半刻不會倒下,但任何一顆拋出的小石頭,都會留下軌跡,都有不容輕忽的力量。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