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別/地區 | ||
香港、台灣 | ||
類別 | ||
劇情 | ||
規格 | ||
Digital format | 彩色 | ||
類型 | ||
劇情、犯罪、愛情、歷史 | ||
改編原著名稱 | ||
什麼都沒有發生 | ||
發展階段 | ||
劇本發展 | ||
參與目標 | ||
籌募資金、聯合監製、共同開發、版權預售、銷售代理 | ||
製作金額 | ||
USD 1,265,000 | ||
已募資金 | ||
USD 0 |
在八〇年代,張得志在非洲談判破局,死裡逃生回到香港,英國商人托圖聞名挖角這位拆局專家。張得志跟隨托圖,見證了溫哥華的香港移民潮、東京泡沫經濟、東南亞經濟起飛,到處學習與應用西方世界的遊戲規則。
但在香港,有等候他的情人,也有希望合作的黑幫大佬。周旋於各種欲望的他,該如何避免在瞬息萬變的大時代中迷失自我?往日自豪的技術如今卻成為詛咒,讓他無法看清全局。反觀情人和黑幫大佬逐漸摸索出新的規矩,從不停步。
接連挫敗的張得志離開改革開放的中國,後來抵達了民主化的台灣,希望能在這裡一展所長。沒想到,遊戲的詛咒終究發生了。1998年,在香港主權移交一週年當日,他在台北街頭慘遭槍擊⋯⋯
我來自一座不習慣表達悲傷的城市。歷史在這裡從不以劇烈方式出現,而是透過無聲的權力轉移、細微的選擇,悄悄改變。
1997年後,香港人說:「什麼都沒有發生。」這是一種集體生存的方式。
張得志是我城的縮影:他不是英雄,也不是反派,而是一個在縫隙中生存的中間人,靈活游移,卻從不屬於任何地方。
改編自陳冠中的小說〈什麼都沒有發生〉,透過黑色電影的類型,探索身分與記憶,探索我們如何在失落與選擇中尋找歸屬。

美國影藝學院會員。作品探索個體記憶身分,挑戰劇情紀錄界線,曾獲2016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小川紳介獎、第29屆加拿大國際紀錄片影展最佳國際紀錄片,兩次提名金馬獎,並入選鹿特丹、倫敦、釜山等國際影展。

來自香港,落腳台北,寫小說散文評論。著有小說集〈煙街〉,散文集〈痞狗〉及〈造次〉。曾獲Openbook好書獎、2023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組首獎,入圍臺北文學獎年金獎助計畫。

離線映畫聯合創辦人及電影監製,曾從事發行、採購及項目開發。作品包括陳小娟導演的《虎毒不》、張吉安導演的《搖籃凡世》及《金蘭荖葉》、坎城得獎短片《LORI》及得獎電影《白日青春》。

離線映畫聯合創辦人,具備電影宣傳、發行、採購、國際版權銷售及影展推廣等經驗,參與製作的電影包括張吉安導演的《搖籃凡世》及《金蘭荖葉》。
成立於2023年,擁有發行及跨國電影製作經驗。近期作品包括張吉安導演的《搖籃凡世》及《金蘭荖葉》,以及陳梓桓導演的《什麼都沒有發生》。
立足台灣,專注創作詩意且具批判性的影像作品。作品曾兩度入圍金馬獎,並於日本、北美、英國等地院線及影展放映。近期持續拓展跨國合製與多元敘事,深化亞洲與國際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