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別/地區 | ||
香港 | ||
類別 | ||
劇情 | ||
規格 | ||
Digital format | 彩色 | ||
類型 | ||
劇情、愛情 | ||
發展階段 | ||
劇本發展 | ||
參與目標 | ||
籌募資金、聯合監製、共同開發 | ||
製作金額 | ||
USD 1,500,000 | ||
已募資金 | ||
USD 150,000 | ||
![]() |
出身富裕的抑鬱少年琛「落難」到鄉間,初次發現都市裡竟還有人務農。踏進錦田這個香港最後的魚米之鄉,琛像打開了異世界之門,遇上種桃花的客家少女婕。
婕和琛是鄰居,她守護著祖先的桃花田,藉著桃花將愛情的祝福送給每一個人,與極度自我中心的琛水火不容。琛對於婕常開「自己快要死了」的玩笑感到煩擾,但在不覺中協助婕完成了遺願清單上的多個項目。
琛無法完成婕最後的兩個心願:刻骨銘心的愛情和種出世上最大的桃花。如果桃花能種成大樹,夏天可為人遮蔭,春風吹過會落下粉色的飄雪⋯⋯但婕怕沒機會見證桃花樹的茁壯。
一棵桃花,一份遺願清單,將來自兩個世界的人連上,一起看過生命的「一瞬芳華」,學會接受生命中的失去及無常。
和深圳接壤的魚米之鄉、種桃花的人,都是香港快要消失的風景。錦田是香港唯一三面環山的盤地,造就了這裡獨特的人文風景,同在香港,身處錦田卻如身處異地。
琛和婕的愛情,像香港和很多城市的風貌,在時代巨輪的輾壓中注定消失。「桃花依舊,人面全非」,但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桃花」應該也無法再依舊了。婕年少的生命短暫而美好,琛在經歷成長陣痛後學會面對失去,兩個少年的人生課題,也是都市人付出沉重代價去上的一課。

香港電影監製、編劇、詞曲創作人。監製、編劇作品《狂舞派》、《哪一天我們會飛》,分別入圍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及最佳編劇;監製作品《燈火闌珊》獲第59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曾修讀紐約電影學院編劇課程,曾任《消失的兇手》及《焚身》助理編劇。短片作品有《窮撚最怕算這種》及《加班》,與阮世生、羅志良、簡君晉、尹志文、雷頌德、林若寧等合作創作劇本。

曾任職新聞、財經、副刊記者及編輯工作,2008年加入電影產業,曾擔任策劃、製片、監製,近年監製電影包括黃浩然導演之《逆向誘拐》、楊曜愷導演之《叔・叔》及《從今以後》。
2010年由陳心遙所成立,致力於創作吸引觀眾的香港電影。電影企劃案《舞林》入選2011金馬創投會議,後更名為《狂舞派》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