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別/地區
台灣
類別
紀錄
規格
Digital format | 彩色
類型
野生動物
發展階段
後製階段
參與目標
籌募資金
製作金額
USD 164,000
已募資金
USD 77,732
預計片長
90 分鐘
[W03] 日落之森
2015年台灣雲豹宣告滅絕。為避免悲劇重演,陳美汀與姜博仁同時搶救石虎、復育雲豹,展開生態與文化重生行動。
故事大綱

在台灣古老的山林中,雲豹不僅是珍稀動物,更是原住民族群心中具神聖意義的祖靈化身與大地守護者,其精神力量融入魯凱族文化,即使其身已逝,記憶仍深植人心。生態學者姜博仁曾以13年「瘋狂」的追尋,執著於證實台灣雲豹是否仍在山林中馳騁。然而,2015年他發表的研究成果殘酷地宣告了台灣雲豹的區域性滅絕,這份失落成為他內心深處的遺憾,卻也轉化為新的使命。

姜博仁將焦點轉向台灣唯一僅存的野生貓科動物——瀕危的石虎,從「追逐逝去」轉為「守護現存」。他與被譽為「石虎媽媽」的陳美汀博士並肩作戰,共同面對石虎所面臨的人獸衝突、棲地喪失、路殺、疾病傳播等嚴峻挑戰,與陳美汀傾盡心力照護與訓練失親的小石虎重返山林。

創作理念

「雖已失去,卻從不曾離開。」本片創作理念在於透過人面對失去後的不懈奮鬥。藉由姜博仁與陳美汀對瀕危石虎的保育與成功野放,展現對生命的不放棄與承諾。最終目標是讓雲豹以另一種形式重返山林,象徵失落後的重生與生態文化的復興,書寫人與自然共存的希望篇章。

目前企劃發展簡述
本片歷時十年拍攝,現正進入後期剪接階段,預計年底完成粗剪。因素材跨越時間甚長,影像整理與敘事建立需大量人力與資源,團隊目前正積極尋求後期資金支持,以完成剪接、調光與混音等製作流程,並規劃於2027年推進院線發行與國際影展投遞。透過金馬創投會議,期盼尋得合適的製作與發行夥伴,共同推動本片邁入下一階段。
 
導演
簡熒芸

來自高雄,落腳宜蘭,從來不是溫柔的媽媽,橫渡不同領域與人生,始終用影像紀錄地方的變與不變,透過紀錄片,讓人與土地、時間與記憶重新對話。

導演/製片
陳祥豪

穀雨紀實影像工作室負責人,紀錄片工作者,關注農業、農地、教育、文化以及生態,代表作品有《未聞鳥啼》、《憨地主》。

監製
陳志漢

相信影像是改變世界的力量,喜歡觀察人與社會現象間的連動,提出自身觀察。希望透過紀錄片作為與社會對話的媒介,創作出具正面意義、觸及生命議題的影像作品,喚起大眾重視。

監製/製片
姜博仁

自資訊轉身追尋雲豹,博士畢業於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創立野聲環境生態公司,發表台灣雲豹滅絕卻不放棄,持續推動石虎保育,結合科學與文化願景,盼能復育雲豹成為台灣新象徵,打造世界雲豹庇護所。

製作公司
舊視界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專門從事紀實電影的製作與發行。所推出的紀錄片製作計畫多次入圍由日本NHK主辦的Asia Pitch、亞洲最大提案大會ASD、華人唯一紀錄片提案大會CCDF、韓國國際提案大會DOC PORT INCHEON等,並屢獲大獎。所推出的紀實電影亦在國際影展中大放異彩,為世界第三大媒體半島電視台唯一合作的台灣團隊。

野聲環境生態有限公司

由姜博仁博士於2011年創立,從三人起步到50餘人,始終為守護野生動物與山林而努力。從石虎到臺灣黑熊,從生態研究到水陸域生態規劃,我們以科學驅動改變,描繪自然的真實樣貌,致力減緩開發衝擊,尋找與自然共存之道。雲豹雖被宣告滅絕,卻始終是我們的精神象徵——象徵堅持與盼望。推動再野化與文化多樣性,我們期望台灣成為生態永續與文化多元並存的典範,更是世界雲豹的庇護所。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