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別/地區 | ||
台灣 | ||
類別 | ||
紀錄 | ||
規格 | ||
Digital format | 彩色 | ||
類型 | ||
家庭、歷史 | ||
發展階段 | ||
後製階段 | ||
參與目標 | ||
籌募資金、版權預售 | ||
製作金額 | ||
USD 282,072 | ||
已募資金 | ||
USD 43,617 | ||
預計片長 | ||
72 分鐘 |
她是高菊花,歌壇的傳奇女伶,是1950至1960年代炙手可熱的拉丁歌后「派娜娜」,也是白色恐怖受難者高一生的女兒。
在父親被槍決後,她放棄赴美學醫的夢想,走進歌廳以歌聲撐起一家生計,卻在威權體制下成為被情治單位控制、利用的對象。她被列入黑名單,長年受控監視,甚至被迫「接待」外賓。在新解密檔案中,她的命運赤裸展現。
《禁錮的餘生》由她的女兒施昭伶的角度出發,走進檔案、走進母親的沈默與羞辱,透過家族訪談與史料挖掘,拼湊出一個女人如何在體制與命運雙重擠壓下生存的歷程。這不只是高菊花的故事,也是全世界在威權陰影下,無數女性倖存者的縮影。
拍攝這部片不是為了還原一段「苦難史」,更是一個女性以生命回應壓迫的故事。她無法選擇命運,但她選擇不崩潰、不退讓。40年沉默背後,是她撐住一個家庭、隱忍一整個時代的重量。
我們拍攝這部片,是希望能為她的經歷命名,為歷史留下證詞。那些無法說出的話、被壓下的聲音,如今將透過畫面,走進更多人的記憶裡。
目前正進行後期剪輯與配樂設計,同步規劃國際影展之參與及發行策略,預計2025年底完成正式版。

臺灣藝術大學電影系畢業,與沈可尚長期合作。擅長剪輯與導演,代表作《遙遠星球的孩子》獲第46屆金鐘獎最佳剪輯與非戲劇類導演獎。

深耕台灣流行音樂與民謠文化逾30年,創立「野火樂集」推廣原創音樂至國際。身兼出版、策展與製作人,首部監製紀錄片《跨樂時代》進入金馬獎複選階段。

導演、前台北電影節總監。專注於劇情片和紀錄片創作,屢獲坎城影展、柏林影展、瑞士真實影展及金馬獎等肯定。重要導演作品有《與山》、《野球孩子》、《築巢人》等,劇情長片《深度安靜》。

世新大學畢業,參與製作《野球孩子》、《築巢人》、《日日喃喃》、《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等片,曾獲金鐘獎與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肯定。
成立於2002年,專注紀錄片與音樂影像創作,擅長結合歷史、人物與族群記憶進行敘事。代表作包括《跨樂時代》、《再見李雙澤》、《派娜娜》等,曾以作品《跨樂時代》進入金馬獎複選,亦有多部影音專輯獲金曲獎與國際影展之肯定。公司致力於以有溫度的影像說出被遺忘的聲音,持續推動台灣音樂與歷史文化的紀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