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區
美國
年份   |   1942
片長   |   99 分
級數   |   6+
生死問題 To Be or Not to Be
2000 美國電影學會百大喜劇電影
1996 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典藏影片
1943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音樂提名

「To be or not to be?」每當舞台上的哈姆雷特唸到這句台詞,觀眾席就有年輕男性離場,也不管台上明星吹鬍子瞪眼睛。不是演員表現不好,也非觀眾身體違和,這句台詞其實是到後台跟主角的明星老婆幽會的暗號。但這更值得生氣吧?當德國佔領波蘭,劇團傾巢而出,假戲真做誘騙德軍。國難當頭,紅杏再演翻牆,情敵亦須協力,現實也變成了最大的舞台。

 

劉別謙不僅一次把演戲、看戲的全得罪,還在歐洲苦於納粹入侵之際炮製喜劇,甚至讓希特勒成為關鍵角色。據說男主角傑克班尼的父親原本看到憤而離場,在兒子勸說下勉為其難再給機會,竟樂此不疲刷了四十六遍。可想而知本片有多犯忌,也有多好看了。這也是喜劇女王卡洛朗白的遺作,她的墜機身亡令影片被迫重剪,卻無損其表現。劉別謙不是調侃莎士比亞,而是把他的台詞作箭,射向獨裁者。正如他所強調:觀眾會同情和欣賞懂得以笑聲面對自己悲劇的人。

 

「劉別謙是個巨人。」────《大國民》導演奧森威爾斯



恩斯特劉別謙 Ernst LUBITSCH

恩斯特劉別謙,1892年生於德國柏林,以其著名的劉別謙筆觸(Lubitsch touch)風格而聞名,更被視為對後世喜劇電影影響很深。作品橫跨默片與有聲片,曾經三度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著名作品包括、《璇宮豔史》、《風流寡婦》、《妮娜琦珈》、《街角的商店》、《生死問題》⋯⋯等。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