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五屆亞洲電影觀察團
2019-11-12

2019金馬影展 奈派克獎入選影片:

 

《判決之後》Verdict

《別有墓地》Move the Grave

《床的噬界》Motel Acacia

《狂徒》The Scoundrels

《金都》My Prince Edward

《菠蘿蜜》Boluomi

《漫畫少女愛啟蒙》37 Seconds

《噤聲漫步》The Science of Fictions

《擺渡之歌》They Say Nothing Stays the Same

《靈界迴路》The Long Walk

 

「亞洲電影觀察團」選出印尼導演約瑟安基紐安的《噤聲漫步》作為推薦獎得主,得獎理由:「《噤聲漫步》以生猛野性的電影語言,宛如「行為藝術」的漫步行動,大玩看與被看、虛與實、幻想與科學的辯證關係,直指歷史建構與真實再現唯一性的可疑,想像力與實驗性兼具。

 

1112_奈派克入選片單

 

2019亞洲電影觀察團團員

 

團員名稱

自我介紹

奈派克入選片單推薦

劉怡芬

新鮮芬,翻面映畫創辦人。 哭點很低笑點很高的女漢子。迷詩、戀歌、且喜舊厭新。現以電影發行偷渡音樂。

《漫畫少女愛啟蒙》、《判決之後》、《金都》
田菡

筆名「甜寒」。從事醫療、翻譯和創作的斜槓青年。

《靈界迴路》、《菠蘿蜜》、《狂徒》
陳柏均 當過幾年藝文企劃、文案。寫作以私文學、文化觀察、藝訊為主。關注作品中的文化再現、社會性及性別等議題。  《別有墓地》、《噤聲漫步》、 《金都》
趙鐸 如果電影史是一座圖書館,我願成為那位說書人,讓一部又一部不為人知的電影,與那位適合它的人相遇。 《靈界迴路》、《噤聲漫步》、《菠蘿蜜》
邱鈺庭 設計與電影工作者。習慣在夢中舉辦電影沙龍,討論清醒時看的電影。 《噤聲漫步》、《靈界迴路》、《菠蘿蜜》
顏尚勤 桑妮是一個魯鈍的影迷,連24幀中的1幀都能牢騷個沒完。文章散見於釀電影與個人專頁。 《判決之後》、《噤聲漫步》、《金都》
鍾庭宜 27歲的生活目標是─努力賺錢以供自己看影展和拍紀錄片。 《判決之後》、《金都》、《別有墓地》
翁于庭 WENG/自由文字與影像工作者,正朝著成為一位思緒清晰的影迷之路前進。 《金都》、《噤聲漫步》、《狂徒》
王則穎 興趣是打卡下班,叫我往西卻愛往東的唱反調分子。高中家政老師叫我不要當影評,可見我沒理她,也好險沒理! 《擺渡之歌》、《判決之後》、《金都》
張婉兒 流動於編劇和影評人間,宛如永遠的異鄉人。喜歡電影院的溫度,渴望在電影裡找尋文化的厚度。  《金都》、《判決之後》、《漫畫少女愛啟蒙》
陳銘智 賣文維生的人。小時不用功看戲,長大以後流連戲院。影像展現千萬種現實,我以文字浮沉其中。 《噤聲漫步》、《菠蘿蜜》、《金都》
薛晴方 半路愛上電影,又捨不得放棄文學,所以順其自然寫寫影評、發發牢騷。享受電影帶來的刺激,也熱愛寫文時靈感迸發的火光。 《擺渡之歌》、《噤聲漫步》、《靈界迴路》
鄭志國 煩惱論文寫不出來的資工所研究生,仍潛伏於台大電影社。 《金都》、《噤聲漫步》、《判決之後》
盛華婕 與文字打交道25年,現為編劇寫手、自由撰稿人。  《噤聲漫步》、《金都》、《擺渡之歌》
曾勻之 1995 年生的高雄人,寄生在台北,電影是大城市裡的少有的寄託。著迷於大銀幕中值得被分享的各種可能,卻又酷愛那總在黑暗中拉開序幕的自溺旅程。 《靈界迴路》、《金都》、《菠蘿蜜》
林敬 身處馬來西亞砂拉越這塊文化沙漠中的拓荒者,因為陳可辛的《如果 · 愛》而陷入電影的光影世界中。 《擺渡之歌》、《判決之後》、《金都》
蔡翔宇 現就讀北藝大電影創作碩班編劇組。相信電影是有「人格」的。 《判決之後》、《別有墓地》、《噤聲漫步》
楊國鴻 1997年生的馬來西亞人,在畢業與未畢業之間,尋找著與電影鏈接的未來。  《噤聲漫步》、《判決之後》、《菠蘿蜜》
吳思恩

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學生,怕冷卻想前往雪國的女子。

《金都》、《噤聲漫步》、《擺渡之歌》
蔡宛庭 被台大經濟耽誤的大四生,經營臉書和ig影評專頁【菲林跳舞】但不會跳舞。 《金都》、《別有墓地》、《擺渡之歌》
韋晢

目前就讀台大心理系,自稱什麼電影都看,其實對美式YA片毫無抵抗力。

《金都》、《別有墓地》、《床的噬界》
劉大為 年輕影迷,過去的人生大多時間都在看電影,也被電影教育,長期透過影評寫作認識自己,日後將轉向電影創作。 《金都》、《噤聲漫步》、《判決之後》
謝佳錦 《放映週報》編輯,電影愛好者,不自由的自由工作者。 《狂徒》、《判決之後》、《噤聲漫步》

 

SHARE